对于施正荣,我心里还是十二分的佩服。作为归国博士,光伏科学家,辛苦地把理论研究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庞然的商业帝国,2000年创业,2005年成为大陆首富,2013年他创立的无锡尚德破产清算,他也陷入了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的调查之中。弹指十年间,经历着这种人生的大起大落。昨晚认真看了财经频道关于尚德的节目,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其一、团队离散。创立尚德时的四人,逐渐地离开了公司,只剩下施正荣一个人。不管什么原因,当初打天下的弟兄们一个个离开的时候,这是公司最为脆弱的时候。可能是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兄弟们的步伐已经跟不上了,这时候丢掉兄弟,让公司往前冲,很可能在失去道义的同时也失去了稳妥的步伐。不管怎么说,患难时期的朋友还是应该珍惜的,起码不能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其二、个人膨胀。在创业初期兄弟们合伙干,等到事业有成,个人权力膨胀就不可避免。施正荣逐渐完成了无锡尚德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逐渐完成在纽交所的上市。这是他的成绩。但自己成为唯一功臣的时候,决策很容易不理性,于是有了决策上的重大失误。2006年光伏产业的繁荣促进多晶硅价格上升,尚德以每公斤100美元的合同与一公司签订长达十年的合同,随后多晶硅价格涨至300美元一公斤,施正荣得意于自己的判断,大肆扩张生产线,然而市场有涨有落,2011年跌落到50美元,此后继续下跌至20美元。施正荣尝到了自己决策失误的苦果。
其三、银行贷款。对于企业家来说,压力可能压不垮他,但吹捧和无条件的支持可能让他忘乎所以。据说2005年尚德贷款仅有0.65亿美元,2012年已经是37亿美元。当你最困难的时候,银行根本就不理你,当你好转的时候,银行开始疯狂地贷款给你,然后从你身上吸血。对于别人的支持,我们要睁大眼睛,俗话说上帝欲让人死亡,必先让人疯狂。
其四、政府补贴。光伏产业是新型高科技产业,政府为增加税收,给这些企业补贴,在项目审批、用地规划、税收优惠、银行贷款等方面开绿灯,在政府“催肥”的管理理念中,你不快快长肥都不可能,于是公司没有准备好,就开始了迅速的扩张,发展的太快可能就“虚胖”,风一吹,就感冒。国家补贴,造成产能过剩,引起外国反倾销调查,最终葬送了光伏产业。
其五、资本狂欢。只要赚钱的地方,资本像苍蝇一样蜂拥而至,加上政府的无理性补贴,银行金融的贪婪,必然在光伏产业兴起大运动。一夜之间,到处建光伏基地,一窝蜂的聚集没有得到政府的合理抑制,而是推波助澜,造成产能过剩,大打价格战,最终毁了一切。
其六、海外光环。尚德定位为海外市场,不注意开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风云变幻,许多事情我们无法把握。世界经济的风吹草动对外贸型的定位影响很大。外国得意地享受着我们的低价产品,一旦他们市场出现问题,他们就毫不留情地把大刀砍向我们的头颅。尚德在海外被调查,海外市场受阻,国内市场又没有根基,破产是早晚的事情。外向型的经济导向已经开始慢慢地让我们尝到苦头,我们总想着分别人的一杯羹,回头一看,自己锅内的肉已经被别人捞吃完了,他们正闷着头喝剩下的汤。
“其兴也速,其亡也忽。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坍塌。”有点悲凉,但施正荣毕竟创造了辉煌,向他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