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培训之第四天:走进南京市第一中学
九山李/文
11月26日,培训第四天。上午走进南京市第一中学,这是参加南师大培训第一次走进学校。参加培训固然要听专家的讲座,但更重要的是走进学校,与一线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这样的收获会更大一些。
南京市第一中学处于鼓楼区,属于繁华地段。没走进学校,就看见几座高楼耸立,一座正在建设,还以为学校为何建这样的高楼,走进才知道,商业地产离学校太近了。学校面积不大,操场可能就200米的跑道。学校还保留一座民国的建筑,用作校史馆。其他的建筑都比较现代,学校布置比较精致,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好,可能是新翻建的吧!
听了一节语文课。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优点有三:(1)注重品读语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课堂上多次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体现母爱的句子和关键字。(2)通过捕捉母爱的细节,体会母亲的心理。这一点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为后面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深沉的爱找到了语言上根据。(3)注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问学生比较有普遍性,有较好的互动效果。缺点有二:一、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因为没有在课上明确指出目标,因此无法判断目标的达成度。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了细节描写,但是在最后学生写的回忆母亲的习作中,缺少对细节描写的强调。
在随后的学校物理教师介绍中,学校的教研组建设相当好,特别提到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进行课例的研究:“如何设计-如何改进-如何上课-如何反思-形成新的设计”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课例研究。学校也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多赛课的机会,在不断地比赛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体育中以赛带练的方式,有借鉴意义。副校长介绍学校“求真”校训的来历,介绍了学校实施的导师制,特别是导师制的四个原则: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形态,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学校的一些暑假寒假专题研讨会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下午听南京外国语中学陈光立的〈定位设计 操作 反思——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体会有四:
一、大量的课堂案例。在讲课的过程中他信手拈来,娓娓而谈。要达到他这样的高度,需要不断搜集整理自己听课中的点滴,不断积累,才能如此自如。
二、学科的贯通。老头已经65岁了,思维还是很清晰,讲课的内容那是相当的丰富,特别是他扎根在数学教育上,又跳出这个圈子,上升到对教育教学的更深理解。在讲课中还是不是句英语,不愧为1966年复旦大学的毕业生。
三、对学生的尊重。贯穿他讲课的全过程,总听到他强调对学生的尊重。
四、快乐的生活方式。在讲课休息时,给大家放一些好玩的动画和图片,一个老人保持着好玩的心态,一种老顽童的感觉。和他接触,你感觉不到苍老,只感觉到生活的无穷欢乐。
他讲解的内容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走进课堂的教师应该说很有帮助。但我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如何实现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宏观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的问题上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