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诗人Horace说,一本书“不经过九年是无法问世的。”但如今能够经过沉淀几个月的作品已经很少了,大部分还没有写出来,已经有出版的计划了。学问快餐化带来的是学问没有了丝毫的内涵,迎合市场的需要,变成了昨天出版的书今天就束之高阁了。粗制滥造的东西败坏了学风,最可恶的是抄袭之风蔓延更是毁灭了学术。
5月21日有网友在“天涯社区”论坛的“天涯杂谈”版发表了一篇题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直接用替换键搞定,我无语了》的帖子,揭示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直接抄袭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仅仅把江苏换成了山东。我没能够看到原贴,但我震惊于论文造假已经泛滥成灾。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触目惊心的造假案例。
2008年3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仁淑被举报于2006年6月发表的一部18万字学术专著,其中10万字和东北师范大学王德君的博士论文雷同。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基本认定金仁淑抄袭。
2008年6月,海南教育期刊社认定该社旗下杂志《新教育》08年第2期被“克隆”,“克隆”期刊上的论文被认定为发表无效。这就意味着有1400多名受骗教师当年可能与职称评审无缘。
2008年10月15日,浙江大学博士贺海波发表的八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并带出了新的问题,贺海波的8篇论文全都署上了李连达、吴理茂等课题组成员的名字。
2009年初,有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先生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
有人这样说,在中国这样的体制下,冰山理论是成立的,隐藏在水下的部分是露出水面的九倍。我也不愿猜测这样的事情还有多少,但我相信这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借用狄仁杰的话,这里的水很深。深究背后的原因,我们要深思:
1、对造假者的惩罚不够,让犯罪成本太低,举报者受到打压,而造假者反而受到保护。
2、学霸存在,学术包工头存在。
3、钱权学交易,博士满天飞。
4、学术不能自治,受外界过多干涉。
5、不学无术的人充斥学术界,导师没有能耐不了解学术动态,还恬不知耻地做导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