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读中国教育报5月26日第四版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刘尧的一篇文章《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反思》,颇有同感,今日再读一篇,感触更深。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首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他认为在现在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着新八股、从属理论和唯科学化等现象。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新八股教育论文徒有研究的形式外貌,实质上不解决任何问题。从属理论表现在多介绍诠释国外的理论缺少民族的原创性。唯科学化漠视了教育培养人这一个简单的常识,把丰富的教育现象平面化。
文章没有停留在问题的分析上,而是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但文章最有价值的是提出今后我们的科学研究要不断地创新,通过发展创新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教育科学要有民族取向,重视原创性。要本着我国教育发展需要和问题为研究本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原始性的材料,或做原创性的研究。,改变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对外的依附地位。
教育科学要有生活取向,直面复杂性。教育是丰富的,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人是最为复杂的,因此必须关注日常的教育生活,而不能偏执于教育规律的发现。
教育科学要有实践取向,回归实践性。现在教育系统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践。教育科学要更多的关注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细微而敏锐的把握,理论是扎根于丰富的实践,要努力对教育实践的理智而深沉的思考。
去年我读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做研究》一书,这本书从教师的专业化角度来探讨学校中教师能够也必须走研究的道路,才能不断地发展。如今的教育研究陷入了一种怪圈,有一些研究者从小直读到博士,没有一线的教育经验,却占据着教育研究的霸权地位,有点自知之明的人还懂得合作研究,行动研究,有些人干脆玩起了国际学术名词搬运工,这样的状况指挥现在的教育发展是十分危险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面对丰富的教育现实,却没有学术发言权,这是一种悲哀。为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为了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能够也必须走研究的道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