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没有满怀着对屈原的崇敬来度过,因为爸爸血脂高,我必须回家。爸爸是一个纯粹的农民,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奋斗了一辈子,我引以自豪的是我有一个属于我心里的家乡和童年,那是多彩的时光。我和弟弟要求爸爸不要再种地了,多栽一点树。可是爸爸十分理解我们兄弟二人在北京的辛苦打拼,依然奋斗在黄土地上。
我是坐K183,在27日的中午启程的。车走走停停,在华北平原上走得慢条斯理,正如几千年的中国一样,停下来,也没有理由,坐车的人只有等待,再等待。幸运的是我看到了华北平原上万里的麦田,我想到了海子对麦田的赞美,但我一想到爸爸的病,就没有一丝的高兴。农村在文人的笔下,是一片田园的风景,但像我爸爸这样的人,对于麦田又是怎样的感觉呢?我猛然想起来,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割麦了,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车终于在28日的早晨到达汝州,几位好朋友已经在车站等候,他们4点半就起来了,我差不多六点钟才到,坐上朋友的车四十分钟就到了我们的小镇上。我们聊了一会儿,天下着雨,没有办法到外面玩,我们就大清早的喝起了小酒。我已经戒酒许久了,红茶代酒,是好朋友也不会多说什么。
爸爸很早就在等候我们。下午的时间天还在淋淋漓漓的下着,下午的时间就是聊天。下雨后,我还可以采摘树上的木耳和地上的蘑菇,这是我一贯的习惯。多少年了,我一直这样,我总记起爸爸每一次把生木耳的木材放在房子后,每到夏季下雨后,就会生出许多的木耳。晚上自然是木耳炒肉了,味道不错。
第二天早晨,我吃了烧蘑菇,用桐叶把洗干净的蘑菇包起来,放上一点盐放到火里烧就行了,蘑菇的味道很好,有着大自然的清香。上午去参加表姐家的宴席,我和老婆感兴趣的是可以在山上采蘑菇,可惜时间还不到,蘑菇不是很多,但每一个发现,都是一种惊喜。我在那一片山上走过了许多个春秋,在大姑家放牛,放猪,就在那一片山上。大姑老了,头发已经发白了,但镶过牙后,似乎年轻了一点。
晚上,在我妹妹家,看到他们的小吃生意已经蒸蒸日上,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想到他们还要建店面,扩大生意,我为他们自豪。
在家的时间总是显得很短,第三天我必须走了。回家后,我彻底的放松,因此早晨我八点才起床,爸妈很早就起床,做好了早饭等着我们。早晨的农村早已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妈妈给我们煮了鸡蛋,煮了黄豆。我已经给我的妈妈说过,在路上我们吃不了那么多鸡蛋,但妈妈还是煮了16个鸡蛋,总怕我们在路上挨饿,谁言寸草心,报德三春晖。
坐车到汝州,再到洛阳。四点钟我们到洛阳老城逛逛。遇到了一位老人在买玻璃水画,聊天得知是四川老乡(老婆),说是在外打工因为受伤(腿上有长长的一道伤疤),没有赔偿,只好自己买点小东西养家糊口。老婆和他说起四川话,他显得很高兴,非得给我们便宜一点。我们为这样自强的老人感动,按照原价付了钱。
晚上8点21的火车,一夜便到北京,从宁静的农村到了繁华的都市,我的心又紧张起来。老婆上班去了,我回通州也要上班了,弟弟也回去上班了。一个早晨的六点钟,我们分别在这样的都市里为生活拼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