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一家亲》播出节目:《我家有壮宝》的内容跟进
(2010-11-05 21:50:16)
标签:
宝宝肥胖健康概念预防措施育儿 |
分类: 妈妈关注的育儿问题 |
简单认识一下儿童肥胖:
营养障碍性疾病。小儿肥胖大多属于单纯性肥胖,占到肥胖总数的95~97%。在我国超重加上肥胖的少儿已达到25~27%,已经成为21世纪严重的健康~社会问题。尤其在大城市,例如北京,平均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小胖子”。
肥胖的标准: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均值20%以上者可诊断为肥胖症。
计算一下孩子的标准体重,看看宝宝身材到底是否匀称:
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原因:研究表明,肥胖是由多因素造成,而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原因比较明确的有:
-
遗传因素:体型遗传。父母亲肥胖,其子女多有肥胖的可能。研究调查表明:
一般父母亲一方肥胖的,其子女的肥胖发生率为32%~33.6%;父母亲双方均肥胖的,其子女的肥胖发生率约为50%~60%。肥胖孕妇出现餐后高血糖会使胎儿摄取葡萄糖增加,而妊娠的最后三个月,胎儿摄取过多的葡萄糖会使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增加了成为肥胖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肥胖父母亲的饮食习惯,对儿童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影响。 -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是造成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
- 运动过少。
-
社会心理因素。这点不可忽视,尤其是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错误认识,最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另外,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有意无意地拚命多吃零食,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肥胖。因此,迅速增胖的高峰年龄段是9-13岁。
儿童肥胖的危害:
- 小胖墩臃肿、笨拙的动作和体态,使其在婴儿期的主动运动滞后,认知促进受到影响。肥胖婴儿学会走路比正常婴儿晚,而且因为关节部位负重过多,容易磨损而导致关节疼痛。还容易发育成扁平足、膝内翻或外翻以及髋关节内翻等畸形,加上肥胖导致行动笨拙,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 肥胖少年儿童易出现高血压、脂质异常症及糖代谢异常,严重的可以表现为2型糖尿病,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使得成年后心脑血管病发病提前。需要强调的是,过去流行的观点是,青少年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然而目前儿童中发生的2型糖尿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 肥胖可能导致儿童呼吸困难,更加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严重的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着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造成缺氧,白天就会总是嗜睡,精神萎靡不振。
- 幼儿期及青少年期不愿意参加运动,使小伙伴常不愿与其玩耍,甚至遭到讥讽取笑。时间久了。容易形成自卑感,变得孤独,心理上受到伤害。
- 研究表明,肥胖儿智力指数普遍低于正常儿童。
- 其他可能的合并症还有:脂肪肝、胆石症以及发育异常等等。
- 另外,比起普通儿童来,肥胖儿童更加容易在成年期发生肥胖。青春期的小胖墩有80%成年后仍然是大胖子。
- 肥胖还有可能引起性发育的提前。
节目中3个宝宝肥胖有原因:
- 第一个家庭,宝宝6个月。妈妈怕孩子体重增加慢,不管孩子是不是饿,2个月以后仍然频繁进行母乳喂养。造成早期过度喂养宝宝。而且,过早的与3个月就辅食添加,晚间睡觉前还加吃辅食。
- 第二个家庭,宝宝2岁半。对于宝宝食欲好,妈妈制定了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使得原本已经肥胖的宝宝逐渐成为了身材匀称的小美女。但是妈妈过于紧张,食谱中给孩子安排的食谱欠缺,如:以素食为主。
- 第三个家庭,宝宝8个月。本来遗传因素很是突出,妈妈还总是怕宝宝吃不饱,喂养的次数过多,经常搂抱,户外活动也不多。加之妈妈自己很爱吃零食,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宝宝岂不更加肥胖。
宝宝肥胖预防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