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糖首选胰岛素治疗
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姬秋和教授表示,“1. 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生通常都会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在疾病治疗需要的情况下,有时也不得不用上。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糖尿病或高血糖应首选胰岛素治疗。之前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在加用糖皮质激素后,可以改为胰岛素或者口服药加胰岛素的治疗方案,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多有肾、肝、肺部等方面的疾病,因此,要避免使用有这些副反应的口服降糖药。而之前本身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则需加大胰岛素剂量,以抵消糖皮质激素的升糖作用。2. 对于本身血糖正常,是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糖患者,在发现血糖升高之后,应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减量。大部分患者在停用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永久性高血糖。如果疾病治疗无法停用,则需监测血糖,通常在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前无需用药,主要通过生活方式管理控糖。一旦达到诊断标准,则需立即启用胰岛素治疗。”
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查空腹血糖不靠谱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指出: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常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空腹血糖可正常。姬秋和教授也说,“我们医院给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做动态血糖监测,发现这些患者的血糖特点多为餐后高血糖,而且午餐后至下午时间段的血糖更高,但是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王女士每次抽血检查的
空腹血糖都正常,但是餐后血糖却已达诊断标准。
因此,对于类固醇性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一定要定期筛查血糖,光查空腹血糖不靠谱,还必须联合应用OGTT筛查。
哪些人为类固醇性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2. 使用较强的致高血糖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均可引起高血糖,但是不同类型的糖皮质激素引起高血糖的程度不同,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等具有较强的致高血糖作用。
3.糖尿病高危人群。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①年龄≥4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别是40岁以后,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下降,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②有糖调节受损史;③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 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④静坐生活方式;⑤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⑥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⑦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⑧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⑩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⑪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⑫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