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困惑一:没有症状就不用总去测血糖了?
解答:有的患者认为:“我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了,也没有心慌、出汗、饥饿感,我的血糖就一定不高也不低,不用总去测血糖。”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糖尿病典型的症状只有在血糖很高的时候才出现,而且有的患者即便血糖已经很高,但症状也不明显。另有一些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尽管低血糖已经发生,但患者并无上述典型症状出现,因而,仅凭症状判定血糖控制的好坏不可靠。
血糖监测能对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控,有助于医生和患者了解日常生活中血糖变化的规律,更好地调整生活方式和用药,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困惑二:一天24小时,到底什么时间测定血糖呢?
解答:糖友们的血糖因受自身激素水平变化、情绪、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一天24小时的血糖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甚至在某些时段波动很大,但有些点的血糖是一天中最有代表性的,那就是三餐前(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临睡前、凌晨3点这8个点,而且每个点的血糖其意义是不同的,对用药的指导很重要。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另外,在剧烈运动前后也应监测血糖。
困惑三:是不是每天都要进行8点血糖监测呢?
解答:不是。血糖监测的次数要因人而异,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案。血糖不易控制的1型糖尿病及血糖控制较差、不稳定或伴随其他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日应测4~8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监测频率,在血糖平稳的情况下可以每天测1次,但应分别在空腹及不同餐次后检测;或者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我们可以根据用药的类型,血糖控制情况,生活习惯等情况来灵活掌握。例如: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可以多关注早餐前后和晚餐前后的血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可以多关注早餐前后的血糖;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的患者,可以多关注餐后血糖。原则上,用胰岛素的糖友应当加大监测频率,口服降糖药的糖友,如果血糖控制较理想的,可适当减少监测频率。
困惑四:空腹血糖指的是何时的血糖?
解答:一部分人误认为早餐前的血糖是空腹血糖,其实空腹血糖仅指禁食8~10小时后所测的血糖。例如,晚7点吃饭睡前不加餐的患者,次日早上6点起床,空腹时间长达11小时,所测血糖就不能算是空腹血糖;或者晚上11点加餐,早上6点起床,空腹时间不足8小时,所测血糖也不能算空腹血糖。所以糖友如果要检测空腹血糖,必须算好晚餐时间和次日起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