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血糖的总体水平(A1C)得到理想控制,大量研究告诉我们,不仅需要使用控制空腹血糖的药物,还要联用改善餐后血糖的药物。
改善餐后血糖控制的方法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药物(如胰岛素、exenatide和普兰林肽)。这些药物在和能够改善空腹血糖的药物联合应用时,更多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达标,这说明联合用药能够改善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
很多医生和患者都将目光聚焦在空腹血糖上面,在选择药物时关心的是药物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的能力。当然,这些药物也能够间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可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告诉我们,控制餐后血糖同样重要,为此往往还需要其他手段。
老药联用
传统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也能很好地降低餐后血糖。例如,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联用,只需要各自常用剂量的50%,就能够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更显著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A1C,这可能是因为联用时药代动力学发生了改变。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也能够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的过度升高,并能延缓糖尿病的进程。例如,低血糖生成指数(GI)和高纤维的食物都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包含了碳水化合物、纤维和脂肪的混合餐也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药物治疗
能够对抗餐后血糖升高的药物包括速效胰岛素促分泌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即格列奈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一些新型药物同样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如普兰林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格列奈类
尽管速效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在作用机制上和磺脲类药物相似,但是格列奈类药物起效更快,半衰期更短,能够刺激胰腺在进餐后快速分泌胰岛素来控制餐后血糖。研究显示,格列奈类能比磺脲类更有效地将餐后血糖控制达标。餐后血糖得到改善的额外作用是延缓颈动脉硬化的进程,并能降低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的水平。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但降低空腹血糖的能力有限,因此降低A1C的能力不及其他药物。STOP-NIDDM研究发现,阿卡波糖能够使心血管相对风险降低49%(绝对风险降低2.5%),这一作用主要归因于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梗风险的降低。
短效和速效胰岛素
胰岛素仍然是达到理想血糖最有力的工具,但其局限性包括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尽管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大大低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通常都是一开始先给予基础胰岛素,然而这并不能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基础-餐时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胰岛素的正常生理分泌,但是需要每天至少注射4次胰岛素。
吸入胰岛素
唯一上市的吸入胰岛素不久前由于经济原因被迫撤出市场,然而,类似的产品仍在开发之中。吸入胰岛素可以与口服降糖药和/或基础胰岛素联用,也可以作为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的一部分,其控制餐后血糖的能力与短效胰岛素相当甚至更好一些。在已有的一些随机研究中,餐前使用吸入胰岛素能够改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但是,吸入胰岛素不能应用于不稳定或控制很差的慢性肺病患者,也不应该用于吸烟者或戒烟还不到6个月的患者。如果患者重新开始吸烟,吸入胰岛素应立即停止使用。
普兰林肽
这种胰淀素类似物可以作为那些已经恰当使用餐时胰岛素但血糖仍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的一种辅助药物。研究显示,与餐时胰岛素联用相比单用餐时胰岛素,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可以降低75%~100%。对于使用基础胰岛素加用或不加用口服降糖药而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每天使用2~3次普兰林肽也能使餐后血糖平均降低大约1.3毫摩尔/升。此外,普兰林肽降低体重的作用恰恰能够平衡胰岛素治疗中常见的体重增加问题。
肠降血糖素模拟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能够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新方法。
GLP-1类似物(如exenatide)能够在高血糖时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的不恰当升高,从而帮助改善餐后血糖。DPP-4抑制剂(如sitagliptin)主要通过延长两种主要的肠降血糖素(GLP-1和GIP)活性而达到降血糖的效果。二甲双胍与DPP-4抑制剂联用不仅能改善餐后和空腹血糖,还能显著改善胰岛素自身分泌,提升β细胞功能。
当将目光单独集中在控制空腹血糖上的时候,由于忽略了餐后血糖的升高和血糖的过度波动,我们可能会错过帮助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达标的机会,从而给患者的长期预后带来不利。因此,我们还要关注餐后血糖,使糖尿病得到更有效地控制,从而降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