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不断增添药物,这对于病人不可否认是有好处的。例如进入七月,期盼已久的甘精胰岛素终于进入医保,这其中包括了进口的来得时和国产的长秀霖,这对有医保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可是细想一下,似乎我们病人并非最大受益者。
1)并非唯一之选
根据最新的指南,胰岛素治疗除了基础-餐时的强化治疗外,其他阶段的基础胰岛素都可以用其他剂型胰岛素来替代,例如初始阶段的基础胰岛素+口服药可以选择预混胰岛素,而后者是有医保药物的。另外,对于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也并非唯一之选,还可以选择NPH。当然,必须承认,甘精胰岛素不论方便性还是疗效上都是很优秀的,多一种选择也是好事。
2)多个选择不如降低门槛
对于老百姓,多个胰岛素选择远不如降低报销基数和提高报销比例来得实惠。况且,在国外,胰岛素类似物这类新型制剂也并非用得很普遍,动物胰岛素用的人也多了去了。对于自费患者,药价是关键,有钱人不在乎用什么药;对于医保患者,只有降低报销基数和报销比例才能减少开销,胰岛素选择少一种并不意味着血糖就控制不好,以前没有这么多种胰岛素还不治病了,医生可以根据有什么材料来决定怎么做饭,这不是患者要考虑的事情。
3)来点实际的吧
让我们从比较邪恶的角度出发,医生的选择多了,医药代表需要用更多利益来拉拢,可以提高医生收入,这对患者来说也算是好事,反正没多花我们患者的钱。入标的过程中管理部门也得到了实惠,而对于药企来说,不过是先付出,再得回报,所以大家都不算亏。因此,总的来说,新政是多方得利,但患者方并非占了大头而已。个人觉得,这些新药的加入医保远不及把试纸纳入医保来得实际,哪怕是只能报一两成,这也是实打实的钱啊,这对提高血糖控制带来的作用要远大于把一种胰岛素换成另一种胰岛素。
4)让竞争来得更猛烈些
当初拜耳加入到胰岛素市场分羹时,宣传说是给了临床多一种选择和多一份实惠,结果价格只比同类型进口产品低几块钱,让人不禁觉得太humor了。对于老病人,如果病人实在没钱,我会让病人用动物胰岛素,如果不考虑价格了,我干嘛还要让病人为了平摊下来一天也就省几毛钱的小利去换另一种胰岛素呢,况且这个新的产品研究数据只是说不差于已有产品,并未得出更优秀的结论。对于新病号,我觉得几块钱的差距还不足以让我把已经有数十年临床应用的产品放一边,去选择一个新的产品。当然,以上分析是以医生不从药企方获得利益或获利无差别为前提的。所以,同类产品多了,要竞争就来点猛的,啥时候进口的价格有了实质性降低,国产的质量也达到甚至超过进口的,那才是真的好。
以上言论可能有些偏颇,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