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心行动应从糖尿病前期开始

(2008-09-03 12:59:54)
标签:

养生

健康

阿卡波糖

心血管

糖尿病

中国

爱心

糖尿病前期

分类: 糖尿病护理知识

结伴而行的“杀手”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CVD)是糖尿病患者生命的第一“杀手”。 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冠心病和卒中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2~4倍,并且约80%的糖尿病相关死亡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事实上,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糖耐量异常的问题也普遍存在。欧洲心脏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中71%存在糖代谢异常;而中国心脏调查(CHS)研究中,这一比例高达77%。由此可见,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可谓常常形影不离的“坏兄弟”。

保护心脏要尽早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显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降糖治疗并未发现能够显著改善CVD风险。有研究提示,在糖耐量减低(IGT)阶段,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已经与糖尿病患者相似,而等到血糖继续升高到糖尿病水平,整体心血管风险的继续增加却很有限。因此,到了糖尿病阶段再通过降糖来降低心血管风险,可能为时已晚。那么,如果我们在CVD出现的早期阶段(IGT时期)就开始控制餐后血糖,是否能取得更好的保护心血管作用呢?

    丹麦有一项非常著名的STENO-2研究,虽然规模不大,却给了我们极为重要的信息——为了保护心血管系统,一旦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就应该开始进行干预治疗,也就是说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STOP-NIDDM研究则显示,使用阿卡波糖对IGT人群进行干预,心肌梗死风险下降91%,任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49%,新诊断高血压率下降34%。由此可见, IGT时期可能是通过降糖来预防CVD的最有效阶段。

从餐后血糖入手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餐后高血糖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DECODE研究显示,IGT可使CVD死亡率升高34%。单纯餐后高血糖IGT人群的CVD风险已达到与糖尿病患者相同的水平。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的糖代谢异常患者中80%以上是餐后高血糖。因此,对中国人群进行餐后高血糖干预尤为重要。

    为了弄清楚对IGT人群进行血糖干预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心血管和糖尿病领域的专家们联手推出了阿卡波糖心血管评估(ACE)试验,这也是首个以中国为主的全球性研究。试验对象是无糖尿病但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为IGT的冠心病患者,他们将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阿卡波糖(拜唐苹)或安慰剂治疗至少4年。之所以选择阿卡波糖,是因为它是目前唯一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阶段均有心血管益处证据的降糖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长达十几年的使用中也被充分认证。研究者们将对新发心血管事件(首次发生的心血管死亡、心脏复苏、非致死性心梗及卒中)和新发糖尿病进行评估,最终结果预期于2012年到2013年揭晓。相信这一研究将为IGT患者接受药物干预对糖尿病一级预防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影响提供重要证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