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以下只是个人看法。
【引语】引自《医学论坛报》8月28日循环专刊
日本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70岁以下的人群中,血压≥140
mmHg时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但在71~80岁人群中却未发现这种关联。另一项研究(NIPPON DATA
80)也显示,对于60岁以下的人群,血压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是相关的;但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收缩压介于140~160
mmHg时,心血管死亡率最低,呈J型曲线。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指出,老年人降压目标值为140/90
mmHg,如果能够耐受,还可以降得更低。同时指出,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降压治疗能否获益,相关证据还不充分。一项涉及80岁以上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降压治疗可使卒中、心血管事件和心衰风险分别显著降低34%、22%和39%,但未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2008年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HYVET研究)首次评估了80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其结果证实以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为基础治疗,加用或不加用培哚普利,可显著降低该人群卒中死亡及总死亡危险,为这一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但需注意的是,研究中受试者的健康状况普遍优于普通人群,因此该结果并不能推广到体质更为虚弱的人群;其次,本研究中超老龄患者高血压起始治疗值是收缩压≥160
mmHg,因此对于收缩压低于160 mmHg者的降压益处尚不明确;再其次,本研究的降压目标值为150/80
mmHg,对于更低目标血压的益处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当人变老之后,血压会随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以前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很正常。但是后来,相信很多医生都在纠正老年人的这种观点,理由就是降压可以减少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率。然而,是否确实如此呢?
以上引文探讨了有关超老龄人群的血压控制问题,但仍没有得出答案。老年人的血压控制是否一定和普通人一样,这不仅仅是糖尿病患者关心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要变老。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老后有了哪些变化。人老了之后,血管会逐渐硬化,循环系统总外周阻力会增加,循环系统中的血量和心脏每次搏动时输出的血量都会减少,同时常合并有靶器官病变和血流量调节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对于这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压变化,血压的升高应该算作一种保护性调节的积极变化,因为血压过低会加重这些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这样看来,积极的降压是否反而画蛇添足了呢?
对于中青年和比较年轻的老年人,已经有研究证实了控制血压的益处,但是血压究竟要控制在什么程度才叫合适呢?这仍然不清楚。一般认为,140/90
mmHg以内算作正常,引文中日本的研究发现70岁以下人群适合这个标准,但另一研究则发现60岁以上人群高压140~160
mmHg最好,HYVET研究中降压的目标也仅仅定为150/80
mmHg。由此看来,年龄老到多少的人收缩压控制在多少最合适,我们还没有找到这个“度”。存在着60岁以上老人收缩压150正合适,不需要吃降压药的可能.......
因此,高血压的定义对于老年人群非常有必要特别设定,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安危,也关系到为降压药付出的费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