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坤思想酵母:哲学有待苏醒

陶华坤
《思想酵母》洞见深刻,将酵母喻为人类社会中的“精灵”。研究哲学,深度思考人性、社会等问题,把学术追求、诉诸笔尖,感悟分享:灵魂拷问、认知觉醒,弘扬哲学的理性精神!
一、思想酵母是“哲学超市”中一个新的品牌
哲学是研究世界规律,在这条路上,你最有可能是独行侠,至少很大一段路,都要你自己走。
1.哲学思维方式深入骨髓,发挥着“酵母”的作用。
哲学无止境。哲学酵母是一个富有哲学意义的概念,可以帮助哲学思想的生长和演变,就像“酵母”需要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和反应一样,人类思想和文化需要不断地接受批判和反思,才能不断地“发酵”创新和进步。哲学有自身一套规范和概念,归根结底是纵观人类历史的观念、在全新的思维中对历史进行全新的创造、实践。
2.哲学是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就是爱智慧。我追问、我拷问、我批判、我反思,这样对待智慧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哲学思考引导着科学实证,哲学是一种顶层的思维。哲学在于增长人们的知识,摆脱人们的心理困扰;哲学要做大事情,不耍小聪明。哲学是对现实的思考,是思想,当然更是对实践的指导与批判。哲学是人类历史的总结,也是思维对人类文化的创造。
3.哲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钥匙。
哲学天赋。哲学最大的功能就是以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痛苦,哲学家共同特点是不随俗、不从众、不畏权势,通过独立的深思熟虑而得出自成体系的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哲学研究是用有说服力的语言,清楚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才是“做哲学”。哲学锻炼的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哲学让人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常识性的东西,躲开人云亦云的陷阱,学会独立思考和评价一切真正有意义的事物,从而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
二、哲学的一个重大命题就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人类知识的源头问题是:世界是什么?我是谁?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追问哲学之真谛?
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真正的思想者,学问越是深刻,越是难以把握,就越能激起他的经久不衰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哲学又在最低处,是最具基础性的学科。对哲学要有敬畏之心,并自觉地把哲学研究作为一项严肃的事业来对待。哲学回归生活、反思与提升人的精神追求,实现哲学智慧引领的功能。
2.哲学可以规范心智。
哲学是修心的学问。不乱于心。人越有思想,发现有个性的人就越多。越是不思考的人,越不愿倾听别人说话。真正的教育是教导你“如何”去思考,教育的功用就是使个人释放出追求真理的活力,寻找真理的人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学习哲学是在培养一种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方式,学好哲学有助于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让人们在认识世界时有统一的理论依据。
3.哲学之困惑:带着病痛活下去。
哲学家不是“杠精”。哲学是一种孕育了很多其他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每一次创新都会带来人类的一次革命,哲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的高低。明明我是灯火流离的都市里的存在,但需要北极星。哲学的任务在于启蒙民智,哲学要寻求真理,理解我们置身于其中的世界。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人类视为文明达到最高阶段的标志,是人之为人的标志,这是为什么呢?
三、哲学作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是永恒的
哲学给你提供了一种超越的视角和思维模式,你懂哲学,可以穿破面临的事情和境况的迷雾,去辨明方向所在。
1.哲学不是“鸡肋”。
深邃解析:孔子、苏格拉底和康德都不仅仅在追问“人是什么?”,“人道”不仅是个哲学问题,必须被视为一个规范。真正的闲暇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哲学是个多面体,人心有多少种,哲学就有多少个面。“道”是什么呢?道不可描述,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源泉根植于哲学。一切都始于道,归于道,永恒不息。
2.哲学有待苏醒。
真知灼见:哲学家们的使命就是要号召人们都来认识自己,将正义、节制、友爱等政治美德教给公民。哲学家们的工作在于启蒙民智,歌德说:“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个伟的标,并决实现它。”哲学的特殊任务在于,把各种哲学思维传统开放性地置于不同的文化之中,哲学应当尊重认知兴趣及其方法的多样性。
3.哲学是精神轮椅。
悖论:哲学对于不同经历、不同资质、不同心境的人,认识是不一样的。哲学使人清醒,哲学是激发智慧开悟思想的科学。思想境界是螺旋上升的,清醒和迷茫是互相转换的。哲学像一顶帽子,哪里都能扣得上,什么人都能带上粉饰自己,取悦公众,获得心理认同。“学以成人”:哲学在方法、理论和实践交往中树立了“人道”榜样。知行合一,慎思明辨,说写一致,向生活学习!
捻起笔,想写便写,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