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2024-03-12 18:24:49)
标签:
高质量质量立校职业教育高考改革职教视野 |
千方百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陶华坤
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提升教育“软实力”。洞悉产业未来,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特色评价,推动职业院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聚焦提升社会贡献度,培养“大国工匠”。
一、职教课程:让学生“听得懂、坐得住、学得会”
亟需完善的短板: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重视程度,提升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要不断升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1.职教困境:疏通堵点、破解难点。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职业教育局限于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层面顶层统筹力度不够;校企合作存在一头热一头冷,人岗不匹配;教师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不够,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吸引力不足。导致职业教育学生把升学作为自己的选择,职业院校也不安于职业教育的定位。专业设置“大而全”应“专而精”。
2.职教课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职教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文化基础差;就业心强,注重专业课;思想解放,管理难度大。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纳入教材。推广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行职业能力水平考试,考核成绩实行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态度与成绩、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定。
3.职教视野: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2022年高职毕业生495.69万人,总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1.88%;职业本科学校首批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落实率达87.07%,超出全国本科学校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职教学子在校有学头、技能有练头、升学有渠道、就业有质量。
二、职业院校:百姓的孩子“喜欢来、愿意来、留得住”
职业教育贴近职业,服务就业。深化以实训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技能为导向的教学体制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模式改革,让老师变成师傅,把课堂变成车间,用老师的真本事培养学生的真本领。
1.提质升级: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聚焦提升社会贡献度,实现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
2.各界共识: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分层分类构建职业教育学校标准和专业标准,完善学位制度。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制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推进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职业学校质量保证作用。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完善职教高考顶层设计,发挥“指挥棒”作用。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职业技能测试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50%,考试形式以操作考试为主。
3.职教看点:职业技术教育“贵”在技能。
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确保学生“学得会,用得上”。根据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教学项目,形成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加强实训教学,以赛促教。岗位、课程、竞赛、证书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三、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职业教育重在提高质量。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
1.根植大地:传承践行工匠精神。
千方百计为全社会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终身化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培训:为学生多元成才搭建更多成长平台;建立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让职教学子在校有学头、技能有练头、升学有渠道、就业有质量。
2.铁腕治学:固本强基,综合改革。
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带动专业、课程、师资、办学条件和文化建设,推动形成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3.如何破解?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
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根据产业需要和行业特点,扩大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规模,推动各地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仍需久久为功、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