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
(2024-03-12 18:26:57)
标签:
高质量一流大学优势学科国际视野双一流 |
思想引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
陶华坤
教育乃国家命脉所系,办学治校要有新境界。建设双一流大学,既要有一流师资,还要有一流学生,更要有一流学校文化。对标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目标,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呢?
一、建设路径: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是国际学者和学生聚集地
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建设一流师资,培养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型智库。
1.何为双一流?双一流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群体的一流才是真正的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龙头,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以重点学科为依托,特色发展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创新,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跨越式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阶段。
一流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学生。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使大学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建设具有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我国科教分割的体制性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3.向何处发力?关键点在哪?
双一流不是重复过去的故事,是创新一流机制和培养一流人才的起点。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引领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博士生教育要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体现学校人才培养高度。一流是目标,是标准,体现在人才培养成效上。加强研究生学术精神、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着力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二、创新驱动: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就没有世界一流大都市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激动人心的目标,更是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需坚持不懈。双一流建设当扎根中国大地,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直面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提升学术影响力。
1.科学规划: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持续提升学校文化品牌。一流学术。在研究型大学里,学术著述是衡量学者的最终标准。有了大师,就能做出引领时代潮流的学术成果,发出时代强音,吸引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释疑解惑、研学论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一流大学打造成为世界学术人才高地。
2.新境界:教育要有大视野。
跨越式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国崛起的过程,总是伴随深刻的教育变革和跨越式发展,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一流大学的建立。20世纪初,美国学习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经验并予以发展,强化研究生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对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规划未来,找准战略定位,构建与一流大学相称的大学精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3.教育振兴:持续发酵,久久为功。
内涵式发展是一流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在制定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时就明确“一个宗旨、八字方针”和两个战略重点: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八字方针“巩固、深化、提高、发展”。把精力用在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上;战略重点,加强农村教育,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要有在世界上具有引领权、话语权的高等教育成果。
三、冷静审视:不畏“卷”避免怠惰慵懒地躺平
学科建设是大学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打造学科“珠峰”,建设学科“高峰”,构筑学科“高原”。
1.追求卓越:高质量学科建设推进大学高质量发展。
学科是大学存在之根本。一流学科一定是拥有一批可以传之长久的高水平课程。大学与学科本质上是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学科就有什么样的大学。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是世界性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强磁场”,其功能和辐射力远非一般高校可比。建设一流大学,大都延揽全球优秀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产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服务全球共同利益,以及吸引更多留学生等举措。
2.双一流:入围不是终点。
现在的大学卷入升格和合并狂潮,专科变本科,学院变大学,大学变超级大学;大学几乎成了高级技工学校。全国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采用动态管理办法,定期实施淘汰与补进制。入围不固化,国家强调以绩效为导向的动态支持政策。高校双一流建设周期5年,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管理与调整。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政府包办,拿出目标成果是王道!
3.超越梦想:改变学校“一片高原,没有高峰”状态。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一流教授研究一流真问题。顶层设计:发挥大学“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把高校纳入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和基地,突出“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要有一流的学术大师,有杰出的学术骨干。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利益之所在,不是几个学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