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偏见与批评:艺术,拼的是眼界与敏感

(2013-05-27 22:20:12)
标签:

毕业展

个性

模仿

眼界与敏感

分类: 问题之我见
 
我的偏见与批评:艺术,拼的是眼界与敏感
 
观近期一系列毕业作品展,我的批评:

    常听同学随口说到:要找到自己的艺术个性,但我对凭空求个性的努力效果持疑。还是主张以一个具体的方式去工作,在工作中逐步得到个性

    因为做艺术的,没有人不追求个性,但制作出什么样的作品个性,却首先建立在你选择什么为榜样、模仿什么效果、达到了什么程度。因此,选择和模仿,我认为是达到艺术个性最基础的一步。

    对毕业展览来说,我更看重你的艺术品味(选择了什么);专业程度(模仿到了什么水平);融进了多少自己的感觉(活仿而不是死仿活用而不是照抄)。这样做到一定水平,即使你没有多少个性,但你已经专业了。

 

我的偏见与批评:艺术,拼的是眼界与敏感

 

    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传统方法表达的,相对缺少专业的语言技术(古典的、笔墨的、表现的、写实的都有一套明确的样式、技术方法);欲表达一种个人感觉的,又相对缺乏呈现构思的思路。这种样式”“思路的缺位,就产生了像照片”“味道旧的问题。这种样式”“思路的缺位与否,正是一流教学与三流教学效果的直观区别。

我的偏见与批评:艺术,拼的是眼界与敏感

    去年在长沙开会,认识了德国东方艺术史教授 Ursula Toyka,一见如故接触频繁,前几日她寄来一篇论文谈到:今天的艺术世界不再推崇风格原创,那是现代主义的迷信。今天的艺术常采用复制的方法。

    我理解他所说的这种方法,是指用对经典形象、符号、图像有创意的拼接、换喻——通过旧的符号表达了新的意味。例如:从马格利特到里希特、从波普艺术到观念艺术的一些创作思路。

    它需要对艺术史的熟悉与思考,而不是考试的分数;它需要对文化、社会问题的兴趣与图像改写想象力,而不是手持日常生活照片、网上下载图片的写实描摹力。至于是用绘画还是用装置的手法,还真不是关键。关键,是你与艺术界的语言秩序关系。

    今天,我们正处在中西、古今图像空前丰富;文化、社会问题意识空前活跃的时代,别浪费了这个前人没有的好条件。 

 

我的偏见与批评:艺术,拼的是眼界与敏感

 

    难度在于:这既需要技术、趣味,更需要文化敏感与想象力。当年凡高靠本能、执着;今天需要眼界与奇思妙想。

    做今天的艺术家,技术活一定要熟练。做有未来的艺术家,想象力与眼界最重要,甚至没有今天的技术活都可以。就像今天,没有想象力、没有眼界的,也在忙着混大师、当导师”……时事造英雄。关键看你要什么。靠什么立身。

 

我的偏见与批评:艺术,拼的是眼界与敏感我的偏见与批评:艺术,拼的是眼界与敏感 我的偏见与批评:艺术,拼的是眼界与敏感
Eliot Elisofon《下台阶的人》到杜桑受其启发而作《走下楼梯的女人》,再到里希特的《下台阶的女人》,

摄影-绘画之间的关系在递进,这是否就是换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