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碰上空中管制,延误起飞……
梦想,约等于理想,又区别于理想。
梦,非现实也。也正因为不现实,它形象地整合了一个人的社会意识与生命欲望,佛洛依德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但他主要针对的是无意识领域。在意识领域,没有梦想的人,常被看做是被日常所缠绕,碌碌为现实忙的人;而有梦的人,常指那些被梦想牵引,辛辛奔向虚幻的人。正因为这种“不现实”,梦想表征的正是生活、生命的个性、欲望和境界。例如,那个住在高密、用故事臆想高密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因而,有梦的人让人羡慕,尽管大家也知道这很孤独、很辛苦,在得到诺贝尔奖之前很不现代……

兴趣,比梦想小了许多,主要少了社会意识的公共色彩,多了个体生命的自然性情。常指那些个人的、或大或小的、或惊人或见不得人的、或健康或不健康甚至恶心人的禀性嗜好……即使这样也不是人人都有。
有兴趣的人,不一定追求“事业成功”,但一定自己乐在其中。如果这种兴趣是被社会认可的,则往往受人注意,有时被叹为奇观。例如,那些烟斗、玩具、老旧唱片收藏家。也有人把搞钱、争权作为生活的兴趣,但由于这种兴趣与社会利益诉求的关系太直接,缺少了兴趣应有的那种私人的、独特的、怪癖的“趣”性,而不被看重。
在这个意义上,梦想与兴趣有一个共同点:与现实功利保持一定距离,才可称“梦”;才可称“趣”。当然,这又不是以梦者、兴趣者如何标榜自己的价值观而论,而是看他如何真实地生活。因为在今天,“梦”“兴趣”与“性感”一样,是最常用的广告设计手法。

天赋,爹妈给的,非教育所成的能力。因而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出了差距那么大的不同能力的人。
但这一定是在某一特定的、狭窄的标准下比较而言的,如:全班40个人,只有一个具有打喷嚏声奇异的天赋,其他人硬学也学不像——像呼喊或练声。按照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任何人都具有人类共有的八大智能,只是其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得比例不同。在这个意义上,那种特定的、狭隘的个人“天赋”,就如同面孔特点一样,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但决不表明内在的生命质量。
天赋 ≠ 做成事的能力。
生命,及其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多元因素共生的、既命定如此、又机会频现的多舛过程……惟一需要关注的,是一个人要自己能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位置与事情,从而使自己的“天赋”或“智能组合的比例”特点,发挥最大的生活效能。

梦想、兴趣,往往是发现自己生命天赋特质的重要渠道。生活中,有梦、有兴很重要;无想、无趣很乏味……
但还要注意:一段时间里自己最梦想、最有兴趣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例如,如果特别喜欢范冰冰,除了多看电脑屏,最好不要在生活中有具体的计划去追梦。




人,最难也最必须的,是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来自真实生活中的有心、坚持与自信,而不是梦中、网上的自恋、抱怨与自残。
人,最有价值的天赋,是在现实生活事件中被别人需要,或以自己个性的梦想、兴趣,带给周围以奇观、乐趣。肯定不是“应该”在胸、大义凛然、愤世嫉俗地指导别人如何做梦……

进入机舱又等了半小时,各国的飞机都开始动了,看来要排队起飞了,高兴,我们先上了跑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