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庸俗比喻:大学如餐馆——应品种多样、口味纯正

(2012-05-08 22:53:18)
标签:

学院教育

艺术趣味

杂谈

分类: 问题之我见

庸俗比喻:大学如餐馆——应品种多样、口味纯正庸俗比喻:大学如餐馆——应品种多样、口味纯正

 

    学应像餐馆。好餐馆,能提供各种口味的选择,且多数口味地道纯正。还有自己的招牌菜。

    有爱好的,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享受;没有明确爱好的,可以在不同味道的诱惑下享受品尝过程,逐步清晰自己的选择。如此,大学需要有一群有不同主攻方向,且在各自的领域中达到专业、深入、系统的“厨子”,为学生提供选择与选择后的精致接受过程。离开这个,无论有多么好的餐厅大厦,有多么响亮的美食理念和传媒logo,都是空谈、都是一厢情愿。

     还是那句话,当下高校最缺“纯粹的”“学院派的”。

 

庸俗比喻:大学如餐馆——应品种多样、口味纯正

   

     当然,如果进入餐馆的人实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假如价格不是问题),最好还是选择去吃快餐。一来吃饱是生活的底线,二来吃饱从来不是美食文化的目标。且别人也不可能告诉你你的一生“应该”有什么口味。有权力、有能力指导别人应该有什么趣味的,我以为不是自己根本没有的,就是因吃坏了肚子而变态的……

    艺术、审美、趣味,本是“无用的”。因为“无用”,所以好的艺术少、好的趣味仿不了、进入市场又 T M 价格特别高。

 

庸俗比喻:大学如餐馆——应品种多样、口味纯正徐冰访谈:


    《艺术评论》:你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身份是中央美院副院长,能否谈谈这些年你对艺术教育的心得。

 

  徐冰:教育、学校其实应该是不拒绝任何有益的文化营养的地方。应该是包容的。学院应该是最古典的、最传统的、最激进的、最前卫的、最西方的、最东方的东西,我觉得都应该有。但是每一个领域都应该有非常深入、非常学术的态度,去保护它,研究它。因为艺术确实是一个大的生态,这个生态里面,任何一个物种的破坏与丢失,都会影响整个生态,因为它们像一个生物链的关系。所以社会上可以野蛮生长,但学院有更多的一个任务,有责任作为物种库,把这一切都保留下来,培育一种艺术生态的多样性,作为一种知识,为学术研究,为有无限吸收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多样性的场域。本质上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这样或那样,你只能把所有东西提供给他,让他在这之中挑选自己有共鸣的东西,帮助他调动出自己特殊的部分。

  

     如果一个“餐馆”距离这种理想的生态差距较大,那它就会在“快餐店”和“大酒店”之间定位模糊。目前大部分二、三流高校还没有找到破解这种“不专业”状态的路径……正在忙所谓“质量工程”。其实,有好生态,工程有无均好看;没生态,啥工程也是糊弄。教育,关键是人,一群有专业纯度的人。

     至于“不抢女朋友”、不迟到早退、勤奋刻苦、关心他人进步……这类“政治正确”的标准被各个层次的人关心,正说明“专业”“艺术”离一个学术的生态已经多么遥远了。靠议论这些问题,又能得到什么?

     好在,信息时代中,作为个体人的趣味追求、创作追求、人生追求很难被限制住(如果你真有);但多元文化,也往往使人一时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我的个人经验:犹豫、徘徊是到达目标的必然过程。

    驾云直达、仙人指路是做梦的自由。迷信“大师”“名人”是青春痘的闪光。

 
庸俗比喻:大学如餐馆——应品种多样、口味纯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