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喧嚣无韵  个性无声

(2011-05-25 00:03:22)
标签:

艺术

文化

无意识

肖像摄影

个性

杂谈

分类: 经验记录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周末,到新博物馆参加丁宁原老师的速写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仪式总免不了那套程序,也许因为展厅太大,仪式进行中下面噪声不断。仪式中的套话自然没人愿意听,但既然大老远专程来了,出于对别人的尊敬也不应太不在意……后面的宴会上,则出现了相当感人的热情、煽情、动真情的场面……由此想到,大概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只有乒乓作响的饭桌和夸张的语言,才是礼尚往来和人际沟通的巅峰。无声 = 无交流,是文化的“集体无意识”。

    记得一次在欧洲参加同样的艺术展开幕式,一百多人在大厅里无序地站着随意交谈,到了仪式进行时马上鸦雀无声,仿佛前一晚音乐厅中演出前的等待……当然,后面的冷餐会上也没有热情奔放的杯来盏去、拍肩搂腰、激情抒怀……他们“冷漠”啊。

    多年前我为自己定下了规则:除了工作需要,不参加任何开幕式及标配宴会。看来要继续坚持这一项基本原则。

 

    喜欢英国摄影家 Lee Jeffries 的黑白肖像作品,据说他总用 Canon 5D 拍摄。

    身边是长不出这模样的模特儿,还是长不出这样的摄影家?我们“和谐”啊!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喧嚣无韵 <wbr> <wbr>个性无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