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与朱立国讨论学位论文,去年他选文字阅读与图像阅读的差异研究,我就感到是一个有可能出新的选题。讨论主要围绕他对文字阅读与图像阅读作为“两种存在”在思考中的犹豫。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把眼见放在首位。俗话又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把表象又视为虚假。其实,“眼见”也好,“知心”也好,都求的是一个“真”。20世纪哲学中“符号理论”的出现,揭示出人从来都不是“直接”把握世界,而是通过一个中介——符号,形成“人—符号—世界”的文化关系。如此,人与符号的关系,就成为“真”之为真的必须中介。而人类世界的文化符号系统,又是千差万别的。正如奥运会,全世界只能在人体运动的速度、高度、力量的标准下集合起来,其它任何标准都难统一。所以:One
World One dream,“合成一个世界,就是个梦”啊。




人把握世界的基本符号主要由图像、文字构成。图像直观、文字抽象。例如对“好心”的描述,无非是善良、澄明、无私,没有直观的形象。至于心宽体胖、心猿意马、心胸开阔、心有余悸、心心相印,心余力拙等形容词,均是对神情、情态的描述,其形象的感觉还需心领神会。好像除了“心脏”和“心电图”外,关于“心”的符号是概念多、形象少。可见图像与文字合了人的形象、抽象思维需要,是相辅相成的。



在艺术圈中,经常听到关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别,关于感性与理性的辨别。而我认为把两种能力区分开来说,除非为了专门的研究需要,截然分开弊大于利。

首先,任何人在描述感觉和表达情感时,最关心的是表达的明晰和方式的恰当,他不会去关心自己是用形象思维还是用逻辑思维。正如走路,到达目的是关键,先迈左脚或右脚是习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功能据说是在左右脑的不同部位,但没见过哪个训练有素的人能像用左右腿那样随意使用左右脑。同时,我们也见过太多概念、死板的艺术形象和生动、鲜明的文字表述。

据说是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左脑。信不信由你。
提出图像阅读与文字阅读是“两种存在”,力求在更高的层面探索人类生存经验的丰富性。我认为,能享受两种存在的人,才是有生活质量的人。
20世纪前的人,靠进入艺术世界实现自己的“两种存在”——现实的、审美的。文人画就是由没有经过专门绘画训练的文人们画出的“生涩画”,却逐渐成就为审美的特殊韵味,寄托了传统文人的“两种存在”——“不下堂筵,坐穷泉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而今天画坛上的“名人”、“大师”,则大多是离开了与官场、市场中各类头衔的联系,就没了“符号意义”的画工,雅称“书画家”。关键是当今社会两种存在的可能被市场蚕食了。



顾拜旦等奥运会创始人主张的奥林匹克精神,原来也是类似文人画的“贵族游戏”。其力主的“非职业化原则”就是要上流社会的有钱、有闲人参与,排斥劳动者。即:射箭,社会精英拒绝同“职业猎人”比赛;游泳,拒绝同“职业渔民”比赛;赛马,拒绝同“职业邮差”比赛。这种精英体育排斥职业化的现代残留,就是牛津和剑桥两个大学定期举办的划船比赛(但不知牛津、剑桥有无中国大学“体育特招生”的政策)。为了防止“职业化”的影响,现代奥运会发明了诸如篮球、网球、羽毛球……这些一来不具生活实用性,二来普通劳动者一、两天学不会,也没时间学,只有社会精英们在消遣、娱乐时才会玩的项目。当打网球时即不能挣钱,也不是职业,类似文人画的“韵味”就产生了。参与者也不会面临今天类似刘翔退赛的种种外部压力。

进入20世纪,当体育的市场化逐步形成,“职业化”就伴随职业运动员的产生而不再指猎人、渔民和邮差了,奥运会最终放弃了“非职业化原则”。

当艺术、体育被市场的大手拉入现实生活,乘金钱之风到来的后现代文化中就“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了;当艺术创作成为
anything goes
的游戏,除少数先锋艺术家外,自然也不具有“两种存在”的性质了。于是,20世纪末出现的网络空间就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替代品。


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由图像、文字组成的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是平行的,没有孰高孰低,谁领导谁的等级。网络中的朋友从未谋面,却可能推心置腹交谈;网络中的游戏生死百变,却不能转为生命经历;网络中的表达不是完全无所顾忌,但可以匿名……而如果网络中的经历与现实世界完全沟通,复制现实社会的尊卑等级,那样它整个是一大“可视电话”,也没有多少人会迷恋上网了……


当代“现实的”、“赛博的”两种存在,包容、扩展了过去“生活的”、“审美的”。文化学者称其是:生活审美化、艺术生活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虚拟的、审美的空间可以排解生活的局限;现实的、生活的空间为虚拟化生存提供动力。两个空间都是通过人来联系的——只有人是“真实的”。



北京奥运会汇集了全世界身心健康、素质一流的帅哥、美女和大腕老头,给我的最大启示:人类的文化符号系统有许多许多……你选择了一种系统,你就选择了一种存在。

在“人-符号-世界”的结构中,“无”真实,“有”文化;“空”世界,“色”符号。当代生存,少提“真实”,多些“博识”;少表“真诚”,多些“纯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