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脚伤在家六周,最大收获:一、读书时间集中,二、乘兴开了博客。
在虚拟空间中与虚拟的、熟悉的人交流,有不同的感受。几篇文章后对写“网文”的体会有四:
1、“文/图”使写作、阅读过程有驾驶感。网络阅读的特点在于屏幕的上下滚动,有点像开车,手上对鼠标没动作,趣味就减少。中间加图,既可愉悦眼睛丰富阅读经验,又可使右手获得更多驾驶感。本来写作只是奋指疾点,现在则要常中断了去上网游览搜索合适的图像、再用软件修改图像的效果、编进合适的位置、调整文图关系……写作中仿佛加进了设计、绘画的感觉。此乃驾驶感也。




(此图选自吕胜中博客。其实欣赏中国画的长卷就有这个效果,边展、边看。徐急由人)
2、“强/弱”了文章表达的味道。用文字描写对场景、形象的感受,有些伟大、奇异的感觉好象文字无力呈现,当然主要是自己水平所限……“得失寸心知”。而即使自己认为写出一点感觉,他人能否按自己的期待去理解,实在也难说。俗语所说“仁”、“智”之见的差异和西方的解释哲学,都在这方面持悲观态度。

文图之间搭配得当,格调统一,互相添彩,确不是件容易事。
网文写作能随意加图,一来可以掩盖文字描写能力的缺陷,二来可以明确传达自己的形象想像,方便不少。但另一方面,读者的想象力也就通过图像被部分限制在你的认识水平上了。如果唐代王维掌握了写诗配图的高科技手艺,准保一个中上流段子写手而已,难成经典。因为他用插图阻隔了后面几百代比他更有才的人从他那几行小字中进行自由想像的通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图太实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显然超出了王维的想象力。
3、“真/假”了观点的锋芒。在虚拟空间中,许多观点的表达可以直言不讳、直言不晦、直言不悔、直言不灰、直言不烩、直言不贿、直言不惠、直言不回……自己说罢隐身而去,不担责任,不惧后果,不怕丢人,不放心上,有时对方反应强烈了还可暗自窃喜,十分“解恨”。在今天的世界上,可能没有哪里比网络空间更价值多元、信息多元、感情多元、丑闻多元了。大概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化批评学家说今天是“患精神分裂症”的时代。
但反过来,正因为表达者的虚拟身份,信息与观点也就失去了锋芒。表达者因为虚拟了身份同时也虚拟了信息的份量,所谓“人微言轻”。如果身份真实即使儿童也会有“童言无忌”的真实效果。同样,对在虚拟空间中被攻击或吹捧的人来说,就像大庭广众之前被树上的麻雀拉了一肩的屎,或被一个大钱包砸了头,如果与你平时的真实生活状态关系不大,大家一般都不会太认真地认为那就是罪有应得、屎运不佳或一夜之间天生丽质,人畜送爱。最多是运气不好或运气太好。


4、“抬/贬”了图像的价值。本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照片常成为伟大历史瞬间或真实场面不可磨灭、不可否认的记忆与证据。但网络图片在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持下,一方面使“艳照门”的当事人生活被毁;一方面使“周老虎”一出来就人人喊打。网络图像是“抬高”了公众的窥视癖人权需求,还是“贬低”了公共空间信息的可信度,还实在不好说。

1957年的天安门广场
《藏羚羊》获奖CCTV影响2006年度十大新闻图片
(作者刘为强当时的获奖感言十分煽情,仿佛当代新闻摄影领域中的刘翔——既有非凡的敬业精神,又有最高的目标追求,还有天才的专业素质和碰巧一号对手约翰逊摔倒的视觉效果运气。http://news.china.com/zh_cn/social/1007/20080218/14675702.html。
鼠年正月初六被网友疑造假,作者正月初八向成都记者承认照片确是合成。http://www.news365.com.cn/wxpd/sp/fd/200802/t20080217_1759171.htm。)
这里暂且放下关于公共空间的话题。从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关系的角度看,据精神分析学从“第二符号”入手的研究,电影就是张扬人类窥视癖欲望的科技与艺术合谋的杰作:花钱坐在公共的黑暗环境中,可以“无罪地”、目不转睛地、欣赏投入地看别人生活,看别人如何在“色”“戒”之间……痛,并快乐着……

虚拟空间,是强化了真实生活的价值?还是模糊了人们感受真实的能力?西方社会学家用“类象”、“内爆”描述让人沮丧的后现代生存景观,我们还需要仔细体会,别人云亦云。

(鲍德里亚认为:以前人们相信媒介是再现、反映和表征现实的工具,而现在,媒介正在构成“现实”,一个新的媒介现实由于人们生活、工作须臾不可离而“比现实更现实”,在其中,现实已经从属于表征——传媒对真实的变形,从而导致了现实的最终消融。)
网络使人们的交流范围扩大,信息传播加速,个性空间多样。每当流览到那些不相识者精心布置、展示的个性网页,其生活兴趣、知识兴趣、创作兴趣常使我开眼界。
目前我最喜欢的固定博客空间有:孔庆东智慧、幽默的杂文;陶东风敏感、犀利的笔记;李承鹏调侃、好玩的球评;吕胜中创意、有趣的图集。

正因为真实、真诚、真理是人类永恒的理想追求,所以追求的过程就必然伴随假中有真,真中有假,虚实相生的体验。如此,生活才是这样的真实,真实得让人无奈,让人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