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好文友
好文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13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的人民性(旧作)

(2022-12-16 15:44:03)
标签:

诗经的人民性

时尚文化

情感文化

星座

颐翁诗词

分类: 八卦杂谈
旧作重发

             从诗经看传统诗词的人民性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篇目按风雅颂三部分排列。艺术手法以赋比兴穿插出现。

    对传统诗词的人民性,有好长间无人提起了。所谓人民性,当然是为老百姓说话,以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为出发点。有人说中国没有民主传统。其实不然。中国文化艺术,从古到今,始终贯穿着人民性。

    这诗经多数篇章,都反映着老百姓的心声。所谓“思无邪”当然是以人为本。民重君轻社稷次之。自汉武帝罢戳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就进入了鸿儒遍地经久不衰的思想影响之下。当然道家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佛教传入中国,则常以儒佛道三位一体,以仁义礼智信全面推崇为主线治国理政。所谓儒法斗争不过是为某些人政治目的服务的说辞而已。事实上儒法一体难解难分。唯有以人为本的人民性才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根。离开人民性奢谈儒法,必然损害诗词歌赋的发展方向。

    诗经从风雅颂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国风160篇,篇篇反映劳动人民的亲情友情、上下实情、贵贱仁和、喜怒哀乐。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80篇。大雅“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31篇。反映王与士大夫们的实际生活场景。周鲁商颂“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40篇。反映节日祭祀盛况等等。凡311篇,除六篇有题无文,难以释义外。虽古今释义多有分歧。但总体上看是春秋之笔的写实史诗文献。

    诗三百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在孔子之前。不过孔子之前,未必是三百这个数。也许是三千或更多。经过孔子的斩杀,编纂方为三百余篇。这不是恭维孔子。别人确实难有孔子那样的大刀阔斧,而又不失之于全的精编能力。孔子十分讲求精炼的文笔。所以才没有什么长篇大论的啰嗦文章。只有以问答形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论语》留存于世。甚而至于有六篇只有题目而没有文字。这才是儒家创始人的作风。

    孔子之前的史家,肯定多有阿谀逢迎之词。自孔子之后,才有了所谓春秋之笔。这诗经正是孔子春秋之笔的具体体现。当今诗词编纂正需要有孔夫子的大刀阔斧精神,而不能囿于许多权威钱权的干扰利诱。要实现这个目标,又谈何易。民主而无集中,将一事无成。

    颐翁有诗叹曰,

       国风百六国十五,周武中枢井田墉。

       公侯伯子男爵位,列土分疆睦西戎。

       北燕南蛮蓟东鲁,宋齐郑卫蔡曹滕。

       诸侯八百食自产,朝贡礼仪车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