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好文友
好文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13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翁传21鸡西二中(旧作)

(2022-12-06 09:58:29)
标签:

颐翁传21鸡西二中

情感文化

时尚文化

星座

颐翁诗词

分类: 颐翁传
 旧作重发

       颐  翁  传    21   鸡西二中  文友整理

        颐翁是十九岁,即1961年春离开河北玉田老家,到鸡西二中读高中的。1963年9月进北京铁道学院经济系学习会计学专业。其实他在黑龙江的鸡西,只有两年半的学习期间。但因为他许多亲属在鸡西。因此,过去好长时间,他不得不经常回鸡西探亲。仅1984年他父亲病重期间,一年就回鸡西八趟。他母亲1990年6月去世。自那以后至今19年,他再也没有回过鸡西一趟。这期间他对鸡西和整个社会认识的变化,不能说不是非常巨大而深刻的。

       往事不堪回首。初到鸡西二中。因为颐翁一口的河北唐山方言。颇受同学的歧视。后来由于其学习成绩优异,为人忠厚朴实,才结交了几个终生交往频繁的朋友。主要是与他同时考入北京的两位挚友。一位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苏东彬。另一位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李芳圃。再就是比他长一届和两届的高中同学方占岐(外语学院毕业)和王守川(商学院毕业)他们对颐翁的影响都比较大。

       当时颐翁在河北上的是两年制的高中。可鸡西是三年制的高中。课程进度不一样。开始准备跟上一年级。后来感到力不从心,还是随了下一届。所在高四班,是一个在二中历史上出了名的班级。高考进京三名,第一表六名。发榜时,颐翁正在学校门前买香瓜。别人叫他赶快收摊去取通知。他却置若罔闻照卖香瓜不误。他说,那就更得多做些买卖了。路费很贵的。没钱怎么去上学?

       高四班的名气,还不只是由于高考成绩空前绝后。在学校的管理上,也创造出奇迹。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在他们班。每月都要去食堂查一次伙食帐。每天有专门的值班学生到食堂监督库房的进出物资。做出的米饭、馒头和发糕等,都要计算出生熟的成品率和成本台帐。当然这些主意多数来自颐翁。他的“手颠称”非常准。上下差不了几钱份量。同学们经常打赌比比谁的眼力和手劲。颐翁从未输过。

       高四班的学生都非常能干,非常团结。每年一个月的劳动课,是去“炮手沟”开荒种地。到秋后收回来的东西主要是补贴食堂伙食。有诗为证,   

     炮手沟    拓荒莞达炮手沟 黄米蕨菜少粘稠   同窗劳作多怨语 山歌乱唱泄春愁

    冬天晚上大家守着炉子没事干,就派人去菜窖偷萝卜。然后切成片,在炉子边上烤热了吃。大家谈天说地。从神怪故事聊到外星人,直到困的不行了才去睡。最开心的,是毕业餐。大家嫌学校小气,把菜给扣到桌子上了。然后到住在附近的纪长春家去,自己动手做。 

     毕业餐  老生常谈谁买帐   碗扣盘翻越窗逃  青春热血重相聚   长春家宴任逍遥

            山南海北虽戏语   他年忆起当自豪  男儿多有凌云志   恒心毅力筑尔曹

            自古人生多歧路   云帆直挂四海飘  

       聚餐搞了好几次。颐翁家虽然远在西丰,可大家还是都去聚了一次。过后颐翁他父亲,专门给颐翁讲了这些人的面相和命运的关系。特别指出了苏东彬的面相好。与众不同。不过大体不错。后来东彬和颐翁一起到了黑龙江社科院,又到深圳大学经济研究所,成了教授和研究员,还到澳门讲学两年。李芳圃上了北师大研究生后,在东北财大当了教授。其他人多数大学毕业回鸡西当了头头。

       天道酬勤机会多   惩恶扬善念弥陀     纷繁时代英雄史   磨难精英逞快活

       名利早该抛脑后   檄文劲指腐朽魔   老来常乐游山水  歌赋诗词任洒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