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翁传
48
颐翁每次外出总喜欢带一本古诗词。苦闷或闲暇诗,拿起了解闷。八十年代初,下去蹲点是常事。那些局长处长们,都愿意带颐翁一起去。虽然知道颐翁的倔脾气。但他们还是好与之闲谈。瞧着颐翁那天真和认真劲,觉得非常有趣。有时打扑克缺人手,拉颐翁上场是常有的。尤其是那曲局长,更是常常派人去“请”颐翁。而且在打扑克之前,说明带“咋呼”的。他觉得,只有颐翁不怕他,敢和他“咋呼”别人都是哄着局长高兴。颐翁却不懂得这套。只要手里有了好牌,就高兴地忘乎所以。猛出一气。结果总是被陪着玩的人一起,配合局长,把颐翁搞得狼狈不堪。可想而知,在为官之道盛行的时代,像颐翁这种学究式的下层管理人员,往往是领导用得着,离不了,惹不得,逗着玩的主。颐翁虽然定的会计师职名,可一直是副科级。在局机关里,除了才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正科级。像颐翁这种到了40多岁还是副科级的人,几乎没有。所以颐翁经常朝领导发无名火。可越是如此,领导越要打压他。您说这六年时间,气不顺,肯定是随时有的。到后期,还是局里从原财贸办调来一位叫邢汝州的顾问,主持学会的工作,才在学会里给颐翁安排了一个副秘书长和副主编的位子。他说,只能在学会里落实政策了。一直到颐翁进北京时(44岁)还是个副科级干部。也够惨的了。颐翁写诗叹曰,
不甘居人下,岂肯谬屈尊。潜心求学问,挥笔犀利文。
同僚常笑话,务实有几君。若非真伯乐,也需急缺人。
改革政策变,建制劳作勤。管理方方细,承包款款新。
颐翁懂经营,潜质扭亏魂。内部核算制,一一定峭峻。
在各个渔场蹲点,搞扭亏增盈。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和厘定此后的具体制度。可以说随时离不开懂经营又懂会计制度和各行各业业务技术的核心管理人员。像颐翁这样的人,虽然连领导也常惧他三分。可只要你是出于公心,诚心要搞好一个企业,干好一摊事业,总要寻求其人而用之。这就是颐翁所赶上的时代大潮。倘若是今日的社会管理形势,已经到了“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时候。人们缺乏的似乎已经多是无为而治之类的庸才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从这点来说,颐翁觉得,他是改革大潮之初的,比较幸运的弄潮儿。
在黑龙江的各个国有渔场中,去的最早,也去的最少的是茂兴湖渔场。去的最多的,当然是镜泊湖了。那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鱼肥水美,朝霞夕云。很适合颐翁逸致闲情、放浪不羁的性格。他喜欢游山玩水,谈古论今。特别是坐船观景,畅想未来,与一二知己,共论大同世界的美好前景。每次去,少则半月,多则一两个月。直到领导发脾气,叫他回来为止。哈哈。好一个得过且过,潇洒自如的颐翁。他常说,无官一身轻啊,乐得逍遥自在。何必去摧眉折腰呢。可关键时刻,还是要披挂上阵,毫不含糊的。同样一个颐翁,在一次周末同学聚会时,需要马上离场乘车去渔场公干。他感叹自己是,官身由不得自己呀。八十年代初,他一度曾想放弃公职,去搞个体经营。如果是如此,也许现在当了富商了。也未可知。后来一是家人反对,二是自己觉得已经四十多岁了,怕经不住折腾了,还是混碗官饭算了。有诗为证。
风华几度雁飞高,不惑尓逍遥。
离群当有志,春回是几遭。
叹牡丹
风华几度东窗下 烂漫向天涯
水秀山青 无忧铁马
昨是今非随缘嫁
碌碌众任夸 琴瑟乱弹
天方虚话
外
游镜泊湖诗二首 选自颐翁诗稿
思亲集
81.7.
游镜泊湖
夜雨晓天晴
主殷客兴浓
风停水若镜
云散山郁葱
船漪人语重
林静鸟啼清
鱼翔观有序
泊照日月明
帆远忽隐现
影留画图中
巧逢二三子
群艺趣横生
老鸹砬子叫
阎王鼻子哼 机艇翻白浪
舶饶道士峰
珍珠门纤小
孤山小大松 坳遥楼掩秀
疗养怡神情
百里闻惊瀑
林森藐地宫 山庄亭高雅
别墅享盛名
湖光今更好
敢与瑞士争
火山堰塞巧
造化赖天工
84.4.
镜泊湖
日暮群山紫 林环镜水白 风微云雾缓 珠雨望楼台
草掩砂石少 车横树斜栽 游子心无意 顽童笑我呆
忽闻笛声紧 当有贵客来 鲫鲜名今古 盛世宴常开
酒酣谜底露 说诗理论歪 雅俗构思巧 五音韵新裁
夜阑多展转
晓忆记抒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