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翁传
45
颐翁在社科院的两年,时间虽然短暂,但其意义非凡。如果说农场的生涯,使颐翁锻炼了经营管理和理财的实践才能,那么,社科院的两年则使其升华到理论高度。颐翁的刻苦学习精神,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读书写作。期间研讨和调研、策划之中,也接触到了许多后来对他影响很大的上层人物。但颐翁的牛脾气和倔强性格却始终没有得到多少改变。这注定他只能是学者型的经营管理人才,而无缘政坛。
清苦的科研生涯,使颐翁本来就有些孤僻的性格,变得愈加严重了。于是有朋友劝他尽快离开社科院,到经营管理中来发挥其专长。这时恰遇东彬在把家往哈尔滨搬的过程中,许多东西放在独身宿舍的小阳台上。引起绍顺所长的不满。颐翁断然决定离开社科院,到朋友介绍的省水产局去工作。那里答应马上可以解决颐翁爱人来哈的工作。同时可以尽快解决其在哈的住房问题。而如果是继续留在科学院,房子还需要一年多到两年的时间。提出调离的申请,很快被批准了。
颐翁1980年8月8日正式到省水产局报到。
水产局计财处的宁波处长,热情接待了他。宁处长说局里的扭亏增盈工作,刚刚起步,正需要他来与张霑春科长配合搞这项工作。宁处长马上给要安排颐翁夫人的船厂餐厅,拨去三万块钱。后来给船厂的钱增拨到十万。1981年3月18日,在水产局对面的一座旧式小木板楼底层,给颐翁临时解决了一处,十八平米分里外间的房子。另外有个门庭可以做厨房。答应下次分房子给他两居室的。对此颐翁十分满意。此前,他1980年6月把家从齐齐哈尔搬来时,一直租住省商学院对面的小民兴街一个十多平米的烧土炕的小屋里。每月租金二十元。农场搬来的东西都放在了社科院同事倪伟勇大哥那。他家就住在商学院院里。伟勇和他爱人过去都是商学院的老师。他们住的宿舍楼有一间很大的储藏室。
不过颐翁是个乐天派。在小民兴街租住了9个月的房子。同学都认为他从农场来哈尔滨亏了。亲属们也都这么说。颐翁的解释是,不来哈尔滨,怎麽进北京?可别人却笑他。在哈尔滨还租房子住,就敢断言能上北京。可颐翁却说,怎麽不能?别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他满有信心的说,五年进北京!您别说,到1985年10月先后有中国社科院、审计署和国家税总等,提出要调他进京。不过他夫人提出的条件很苛刻。一是要全家去,二是去了就有住房。这样就一直推迟到1986年,才实现了颐翁从小就梦想的,到北京去工作和居住的愿望。
对颐翁来说,省水产局的工作并不紧张。颐翁照样可以经常看书和写文章。过去他所不熟悉的部门管理和部门会计,现在可以了解、实践、学习了。因此,开始一段他很是庆幸。经常与张科长一起,到所辖各个渔场去搞调研和指导扭亏增盈工作。省财政十分支持他们。只要是他们提出什么建议来,马上就会得到批准和支持。报告不断往上递,资金源源不断地拨付给水产局及其所属渔场。全省各个渔场都先后开始了,修堤筑坝和修建养鱼池,放养鱼苗的举措。不出两年,渔业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出来。在颐翁的鼓吹下,局里不仅成立了渔业经济研究所,搞起了黑龙江省渔业经济学会,还创办了渔业经济研究季刊(至今仍在出刊)
颐翁好写诗,还是选几首放在下面,如何?
哈尓滨
三十五岁又独身
往返二年常断魂
苦斗有负江城美
租住搬迁操碎心
水产六年气未顺
著书立说泄旌文
参禅获奖寻常事
感地动天赴京门
79.7.26 渔翁拢烟蓑
云影鬟披霞
铁马关山路
夜幕掩千家
欲知窗外事
潜心忆生涯
去岁身未定
今来随人嫁
淡妆学西子
艳抹求善价
以色事他人
终当叹落花
劝君更有志
功播后人夸
79.8.27.
凄凄复凄凄
秋寒雨冷腹啼饥
身僳缩
徒劳往返暗唏嘘
落魄文人唱失意
谁与语
邀慧眼独具
遥望青山远不及
80.1.
窗寒椅冷难耐冬
充栋汗牛苦支撑
无处弹匣空砺剑
频添白发叹书虫
壮志今安在
平阳任犬欺
孺子笑我痴
孤愤正执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