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立秋”的牌子挂上以来,处在末伏天的我们被这忽热忽凉的气温搞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名义上是进入了秋天,但白天的气温依然锁定在暑湿的高温里,是秋天?还是夏天?纠结一下,夏秋换季时分,在气候概念上显现出来的是那种“模棱两可”的感觉。
明天,月份牌上又将推出“处暑”和“七夕”两个重要的关键词,无疑,节气上出伏天,夏天的尾巴将慢慢淡出视线,即将被性格爽快分明的秋天所取代,而节庆意义上“乞巧节”,又把现实版的牛郎和织女拉入充满温情的节日气氛中。
承上启下,四季轮回,告别炎夏,期待秋天,怅然间扪心细琢磨,生活中的故事和讲究还真的是多多滴呢~~
历经一夏的暑湿,挥汗之后也会消耗大量体力。自家厨房慢慢开启秋补语法书上的进行时,利用应季鲜蔬补充所需营养的同时,也要首选那些能够泻热润燥又能开胃健脾的食材,让身体获得季节的呵护,一碗简单的汤菜也能平衡一日的膳食。
“叮咚”,上菜,4元一捆的红苋菜配搭1个皮蛋,在热力和汤水的作用下,开火几分钟,简单3步就能轻松搞定一份清热开胃的皮蛋苋菜汤。

皮蛋苋菜汤(三人份)
材料:红苋菜一捆(约500克),皮蛋一个,热水3碗,大蒜3瓣;
食用油,盐,香油;
步骤:
1、
蔬菜洗净,将苋菜按段切碎,大蒜剥皮洗净切成片,皮蛋去皮后冲洗干净后沥水,然后切成均匀的小丁;
2、
炒锅放入食用油,油约六成热的时候将蒜片放入,煸炒出香后加入皮蛋丁,不断翻炒,至外皮出现金黄色的小泡;
3、
加入苋菜,稍稍翻炒过油略发蔫,然后冲入热水,待苋菜红汤泛起,菜叶煮软泛绿时,加入盐和几滴香油调味,即可关火,盛汤碗食用。
味道很鲜、很好吃的中式“红菜汤”哦~~
小提示:煎过的蒜瓣和皮蛋对汤水有很好的调味作用。煮软的苋菜口感细腻,与清热解郁、健脾开胃的皮蛋形成可菜可汤的选择。这道汤供三人食用,成本不到5元钱。
营养小卡片:
苋菜有白苋菜和红苋菜之分,农历六月和七月盛产。苋菜富含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具有清肝解毒和凉血散瘀的功效,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皮蛋是以鸭蛋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传统食材,属于碱性食物,富含矿物质钠、铁和维生素E和维生素B,也是烹饪煮汤时常用的配菜和调味材料,用传统方法制作的皮蛋不含铅。中医认为皮蛋性凉,适量食用可以缓解眼疾、牙疼,具有预防贫血、促进食欲的功效,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最适合火旺者,但少儿、脾阳不足、寒湿下痢者、心血管病、肝肾疾病患者应少食。
有人牙疼,缓解不适,这是前不久用滤制的骨汤做的皮蛋上汤苋菜......
今年春天出生的小猫咪,举爪投足之间,仿佛看到了猫猫虎妞的童年……

天高云淡,小风习习,北京的秋天......真的来了呢~~
散步、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