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渥斯:简爱故乡的呼啸山庄

标签:
旅游美食英国哈渥斯简爱呼啸山庄文学线球 |
分类: 走东看西 |
简爱故乡的呼啸山庄
旅行,常常是一地匆忙走过,再次回访也许因为还有某些“未尽”事宜,连去了三次,那就肯定是有什么“情结”了,哈渥斯对我来说就是从文学作品中结识的“情结”小镇。
最初知道哈渥斯,是因为《简爱》的作者夏绿蒂·勃朗蒂,这里是她的出生地,故乡的人情世故都是她小说中的题材,而她的妹妹爱米莉干脆把哈渥斯作为其小说《呼啸山庄》的背景地,让来这里的人们急切想寻找昔日情感故事的那座住宅。
勃朗蒂姐妹是指勃朗蒂家族的三位文学才女,她们是姐姐夏绿蒂(1816-1855)、妹妹爱米莉(1818-1848)和安妮(1820-1849)。三姐妹还有两个姐姐,但是,她们由于疾病不幸很小就相继离开了人世。弟弟布兰威尔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一生平平,不幸染上肺痨去世。在姐姐夏绿蒂5岁那年,母亲患癌症病故。三姐妹短暂的人生中拥有了最重要的情感经历—亲人的聚散离合。
父亲勃朗蒂先生是位固执、保守的乡村牧师,生活并不富裕,所以他不得不让夏绿蒂和爱米莉到充满清规戒律的寄宿学校去读书。长大成人后的三姐妹都当过寄人篱下、收入菲薄的家庭教师。夏绿蒂写完了人物个性突出的小说《简爱》、《教师》和《雪莉》,还留下了不少抒发情怀的诗篇和书信集。
老式火车
以往到哈渥斯要先乘坐火车,然后再坐马车或步行,现在还能看到这样冒着烟的老式火车,当白烟在身边缭绕的时候,思绪会瞬间回到过去。三姐妹长期蜗居在偏僻的山村,当中只有姐姐夏绿蒂结过婚,但在婚后半年就不幸辞世,可以说,她们几个都没有什么爱情生活的体验,但为什么能写出像简爱、罗切斯特、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等这样鲜明个性的人物,这一直是文学界长期探讨的话题。
小镇的路
沿着教堂后面的石板路前行,不一会儿就到了勃朗蒂姐妹的故居。它是一座建于18世纪石头住宅,现在是介绍勃朗蒂姐妹的博物馆。楼下是勃朗蒂牧师的书房兼餐厅。楼上是勃朗蒂姐妹的卧室兼工作室,能看到姐妹们所写的手稿、笔记和书信,还摆放着她用过的缝纫工具和生前用过的朴素的饰物。夏绿蒂就是在这里塑造了简爱这位有气质、有理想,个性奔放、才华横溢的知识女性,她不仅用生动的语言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情感世界描写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将乡野的景色融于其中,让读者忽而迎着山乡的阴雨狂风前行,忽而又被洒满山谷中的月光陶醉。
隔壁是妹妹爱米莉的房间,她在29岁时完成了小说《呼啸山庄》,一年之后,就因病去世,没有等到小说的正式出版。爱米莉仅仅在世上度过三十个春秋。人们不禁感叹,她笔下关于“呼啸”和“画眉”两个山庄撕心裂肺的复仇故事竟然出自一个女子之手?
与两个姐姐相比,妹妹安妮的才气一般,但也写完了两本小说,《阿格尼斯·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可惜的是她没有能充分显露其文学才华,就在爱米莉去世的第二年也匆匆离开了人世。
故居与教堂之间地带
故居与教堂之间是一片墓地,除妹妹安妮被葬在东北部的城市斯卡巴伯(Scarborough)之外,其余勃朗蒂家族成员都安眠在这里。据历史记载,这片墓地曾经一次就埋葬了因误饮污染的水而死去的3万多人,有人说他们实际上是遇上了像在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那样的大劫难。在19世纪的哈渥斯,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伤寒和霍乱肆虐。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8岁。
最后一次去哈渥斯就是在9月份,欧石楠开满了荒野。那天正赶上休息日,遇到舞蹈表演,欢快的音调和有节奏的舞步十分撩人心动。这里没有豪华的星级大饭店,家庭餐馆随处可见,这家叫做“国王的臂膀”的小客栈挂着醒目的提示:“让人愉悦的家庭式料理”(Delightful Home Cooked Food)~~
在小镇中央的教堂前,有幸遇到了一对新人的结婚典礼。记得那天气温较低,一会儿刮风,一会儿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新娘手拿欧石楠的花束,被身著彩色纱裙的姊妹拥围着,在身穿中世纪礼服男宾的引领下来到教堂前。平时可以参观的小教堂也因为这对新人的人生大事暂时中断了参观活动,门口贴上了一则致歉的小告示。
哈渥斯昔日的山庄早已荡然无存,但三姐妹的文学风还在呼啸地吹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