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季涛
季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61,272
  • 关注人气:2,0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2024-02-12 17:00:15)
标签:

山西

博物馆

青铜器

古陶器

古玉

分类: 艺术与欣赏

转完天龙山,赶忙驾车进太原城去参观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1919年(民国八年)10月9日,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在太原文庙成立。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更名为山西公立图书馆。博物馆成为图书馆的附设机构,馆员13人,藏书也增至13万余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山西公立图书馆原址及所有图书物品,筹备开办了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8日,太原沦陷。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随之沦落日军手中,几经易手、更名,文物藏品遭受惨重损失。日军接管省立民众教育馆后,将其更名为太原图书馆,附设于山西文化保护会,由日军山冈部队管理。之后又先后易手日军舞兵团和山西陆军特务机关代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由山西陆军特务机关移交伪山西省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日军从全省各地掠夺书籍、文物等以充馆藏,并且将一些珍贵文物、书籍运至日本。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阎锡山委任王仲元为接收委员,恢复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名。经整理统计,有中外文书籍16万册,古物有史前暨商周秦汉等至明清各代名贵珍品9240件。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将兵工厂设于民众教育馆馆址文庙,博物馆工作被迫中断,馆舍建筑和藏品再遭劫难。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1949年4月,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由人民解放军太原军事委员会文教接管组接管,更名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下设博物部,先后接收民众教育馆、省政府、太岳区移交及个人捐赠的大量文物,藏品总数增至13000余件,图书17万册。20世纪50年代初,征集回宋版“鼓山大藏”十余卷,明版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明唐寅、董其昌等名画五轴,离石汉左表墓画像石十块。从运城还收集回1890年前后落下的陨石标本,并征集到赵铁山、常赞春、董寿平家藏书画数百种。1953年9月,山西图书博物馆与太原文物馆合并,更名为山西省博物馆,人员编制增至70余人。20世纪60年代初,从北京琉璃厂等处购回了部分零散文物和敦煌隋唐写经卷和名家书画数十种,丰富了博物馆藏品种类。李宗仁先生通过当时华北局和文化部捐赠傅山先生“锡予寿王诗”绢本十二条屏。马林先生及其家属先后捐甲骨片二百余片,张筱横先生捐一百五十二卷赵城金藏。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陈列和藏品被列为“封资修”或“四旧”受到批判,博物馆事业遭到破坏、艰难维持。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博物馆与太原电解铜厂密切合作,总计拣选文物一千余件,抢救了大批珍品。其中有商代“速父戊卣”和西周“康生豆”等珍贵青铜器;从西周至明清历代货币达三十余吨,极大丰富了馆藏古币的数量和质量。钱自在先生捐献珍贵文物一百一十件,其中元代顾安《凤竹图》轴、元代日本髪僧金绘《祗园大会图》卷均为孤品。1986年,建立起山西省第一座国家级文物馆。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2004年,新馆建成,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1月8日,“晋魂”陈列在新落成的馆址举行预展。同年9月26日,基本陈列“晋魂”正式向公众开放。2019年7月27日,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中国首家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来到山西博物院,才发现博物院的建筑很气派,门前的惯常院落也很大。博物院由主馆与四座角楼组成。主馆呈斗鼎造型,有四层展厅,四角辅楼分别为办公楼、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和艺术中心。一层大厅设有总服务台,第二、三层设有历史文化专题展,第四层设有艺术专题展,这些展览构成了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共展出4400件文物。历史部分包括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专题;艺术部分包括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专题。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我首先来到第二层,从这里开始以晋魂为主题历史之旅。从远古时期古人类的遗迹,一直到明清的晋商五百年盛衰,展示了山西在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的精彩之处。看的东西太多,只能先从山西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说起。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第一件镇馆之宝晋侯鸟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盛酒器。鸟尊的造型极为精巧,以凤鸟为主体造型,在凤鸟的腹背上有一只小鸟,用作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鸟的尾部,有一只大象,长长的鼻子恰到好处地与凤鸟的双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保证了鸟尊的稳定性。这件藏品是院内所藏青铜器的代表作,山西博物院,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镇馆之宝。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2000年在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之用。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青铜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为盛酒器。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盖面饰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衬涡旋纹。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一边一对贯耳用于悬挂;圈足饰相对的夔龙纹,更增稳定之感。特别是鼍纹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鼍即鳄鱼。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战国铜牺立人擎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1965年长治市分水岭出土。盘为圆形,侈口,平底,下接支柱,可以灵活转动,盘底以镂空蟠虺纹装饰。牺牲体肥硕,面部表情温顺,双目圆睁,长吻大耳,四足短而粗壮,站立平稳,牲背上站立一人,面目清秀,束发垂脊,身穿右衽长袍,双臂前伸,手握盘柱。“牺”是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西汉彩绘雁鱼铜灯。有着环保节能功能的灯。整个雁鱼灯由雁首、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组成,各个部分都是可以自由拆洗的。大雁和鱼的身体都是空的,点燃灯油或白蜡后产生的油烟被灯罩挡住,在大雁的腹部会装有清水,用以吸收燃烧时产生的油烟,油烟顺着鱼头、雁头、雁颈直到雁腹部,最终溶于水,这样就有效减少了燃烧灯油产生的大量油烟污染,这件西汉彩绘雁鱼铜灯享有“史上最早的环保灯具”。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西汉胡傅温酒樽,共两件。形制相同,通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四周有三个凤形钮,熊形三足。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1962年右玉县大川村出土。腹部饰上下两层浮雕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牛、猴和龙、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器形端正大方,纹饰精美,动物形象逼真。该器即具有北方草原文化特色,又不失中原的典雅之风,是汉代青铜艺术和技术的典范之作。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1965年山西大同石家寨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系漆画屏风中的两块,之间由榫卯连接。板面髹朱漆,分上下四层彩绘《列女传》故事,线条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题记和榜书处再涂黄漆,其上墨书文字。画风近顾恺之。题记和榜书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春秋侯马盟书:1965-1966年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对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存在不同说法,多数学者认为,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隋代(公元592年)汉白玉虞弘墓石椁,1999年出土于太原市王郭村虞弘墓,高217厘米,长295厘米,宽220厘米,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由椁顶、椁身、底座三部分数十块构件组成,其上浮雕画面施彩并局部描金。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和行旅等,具有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以及鲜明的祆教性质,展现了墓主不同寻常的外来文化背景,是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历史见证。还有支撑石椁的8只石狮子。椁顶采用罕见的歇山顶式样,内外都雕刻并施以彩绘,其雕刻精细且栩栩如生,展现出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这件石椁的精美雕刻体现了北朝和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证据。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娄睿墓壁画,是北齐时期的壁画,现存200余平方米,于1981年在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这幅壁画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填补了北齐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空白。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墓道全部、天井中下栏、甬道和墓室下栏,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一部分是墓门、甬道和天井上栏、墓室顶部和上中栏,描绘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其中《鞍马出行图》保存较好,人物主次分明,马匹神态各异,充满写实风格。这是一幅长卷式壁画,位于墓道西壁中栏。壁画气势磅礴,技艺精妙,层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表情逼真,生活气息浓厚。它展现了墓主人生前显赫的场面以及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娄睿墓壁画主要用于装饰墓室,表现墓主人的生前生活和墓主人死后的境界。它展示了北齐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晋侯夫人组玉佩是西周时期的玉器,最大璜长15.8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出土。出于晋侯墓地63号墓。这套玉组佩复原长度约158厘米,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共204件各色玉饰组成。玉饰上的纹饰经过精雕细琢,包括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等。晋侯夫人组玉佩作为周秦时期的佩饰玉,是国君或高级贵族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和象征,用于身上的装饰。晋侯夫人组玉佩代表了当时晋国的最高治玉水平,是不可多得的玉中珍品。它的华丽和巧思展示了古代玉器的工艺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前面都是镇馆之宝级别的宝贝,后面也都是难得遇见的珍稀国宝,一级文物就不用说了。

新石器时代彩陶罐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1989年芮城县金胜庄村出土。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侈口,圆唇,短颈,宽肩,上腹突出,下腹内收,小平底,上腹部以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体型硕大,器形完整无缺。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北齐红陶牛高35厘米。1981年太原市王郭村武平元年(570年)娄睿墓出土。陶牛体格雄健,牛头高昂,脖颈坚挺,犄角冲天,佩戴有络头、璎珞和杏叶等。四肢有力的叉开、支撑着强壮的躯体。神态威猛,生动写实。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北齐释迦七尊像高46厘米。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释迦佛坐于仰莲座,全身贴金,施赭红彩。舟形背光周边浮雕宝塔、飞天,底座雕莲花化生手托博山炉供养。背面有彩绘佛像。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北齐青釉龙柄鸡首壶:高50.5、口径11、底径13厘米1981年山西省太原市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睿墓出土。盘口微敞,龙口衔唇,龙颈接腹,细高颈,鼓腹,与龙柄相对处有一鸡首。两旁各有三钮,中间钮下贴宝相花一朵;龙柄、鸡首及六钮下个垂束莲、忍冬。腹部有棱,下贴四只展翅凤鸟。通体黄绿釉,有冰裂纹,釉面光亮,胎质略粗,呈浅黄色,质较坚。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高28厘米,腹径32厘米。造型浑厚敦实,色泽浓艳深沉。器身绘饰精美的海水、缠枝石榴、缠枝牡丹和莲瓣纹。画面饱满而不拥挤,装饰繁而不乱,是难得的元代青花杰作。

地上文物还要看山西博物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