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当代艺术为何投资回报最好?
(2024-01-31 16:01:40)
标签:
当代艺术市场拍卖投资回报季涛 |
分类: 艺术品市场 |
应雅昌艺术网《拍岸观澜》栏目之约而作。
在国内艺术市场上,当代艺术习惯上多指包括油画、雕塑、综合材料、装置艺术等源自于西方的艺术形式,而不包括中国书画等传统艺术内容。关于当代艺术覆盖的时间,海内外由于美术史进程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也存在着划分上的差别;而在内地艺术市场上,一般将国内上世纪80年代以后创作的艺术作品称为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状况怎样?藏家投资的回报率如何?本文尝试对此予以解答。方法是将2010年左右买进,近两年卖出的当代艺术作品的投资回报情况列表对比。为了具有可比性,所选均为同一作品相隔多年两次拍卖成交的数据;尽量选择在某几家头部拍卖行的成交价格进行对比;为简明起见,直接将成交价进行比较,而不考虑扣除第一次拍卖的买方佣金与第二次拍卖的卖方佣金之后再去相比。所以表中计算出的回报率不代表藏家精确的投资收益。所有数据均选自于雅昌艺术网纪录的中国嘉德、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等几大拍卖行的成交价格。
一、“早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投资回报
为区别起见,本文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国内当代艺术萌芽、起步的阶段叫作“早期中国当代艺术”;而把之后一直到今天的发展阶段简单称为“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第一个阶段中的艺术家的年龄多为“50”后和“60”后,他们较多关注的是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宏大叙事与评价批判,比如有“政治波普”、“玩世不恭”等类型。由于当时的艺术市场还没有建立健全,艺术家不知道如何或去哪里出售作品,少数的交易往往存在于外籍藏家和艺术家个人的往来中。逐渐地,国内开始出现了交易艺术品的画廊,极少数艺术家的作品有机会被送到海外办展,开始为海外收藏家们所关注。这一代艺术家在市场上的辉煌时刻,出现在2006年3月美国纽约蘇富比的那场春季拍卖上。蘇富比推出了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拍品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从而将“早期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放到了国际市场的聚光灯下。其中,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作品《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以97.92万美元成交。由此随后两年引发了国内“早期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行情的暴涨,国内开始形成收藏当代艺术的高潮。两年后,这波阶段性高增长戛然而止,市场开始出现了调整。伴随着市场的波动,收藏家对作品风格喜好上产生了分化,某些艺术类型或某些艺术家的作品从此逐渐被市场所冷淡;某些类型的艺术品,某些艺术家的作品依然被市场所继续关注。尤其那些与时俱进,较早转化艺术风格的艺术家持续得到了市场的追捧。
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活跃于“早期中国当代艺术”阶段的13位艺术家的18件作品在近十年左右时段的市场表现。
二、“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投资回报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艺术家们不再关注早期的那些社会性的“大主题”,他们的兴趣从国家命运与民族未来,转变为对消费、文化和个人生活体验的关注,“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应运而生。1994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开始出现油画、雕塑专场。2000年之后,画廊在内地大量涌现,各种“画展”、“策展人”、“艺博会”、“双年展”也随之生成。艺术家在商业社会与艺术市场逐渐成熟的双重背景下,作品的表现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艺术市场的火热,艺术机构的不断崛起,使得艺术家群体和艺术风格的迭代速度明显加快了,艺术渐渐变得多元化。
下表中,将10位艺术家的14件作品在近十年中的市场表现进行了对比。
可见,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在市场上都有所增值。其原因也显而易见:这些艺术作品的市场发展的主要阶段大多就位于这段时期,市场起步较晚,走势稳健攀升,投资效果自然也不错;当画廊对艺术家的推广力度更大,艺术家作品更倾向于市场需求取向的,回报就会更好一些;此外,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和代表性作品,往往增值效果更加明显;而普货小品、非主流作品的投资回报相对就较差一些。实际上,表中列出的案例作品,多为艺术家的普通作品,所以增值效果并不是各个艺术家作品中最好的。
将上表中最后一列的增值率取算术平均,得到14件作品的平均增值率为2.2倍。这一增值率相比笔者之前文章中统计到的当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与现代艺术的平均增值率都要高,说明“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近十年的投资回报情况最好。由于当今一、二级艺术市场相对的健全完善,“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走势更加的良性与稳健。
观察近两年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成交情况后会发现,“早期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上拍量明显在减少,其中包括市场较为稳健的传统写实类型的绘画,也许因为以前的价格相对高企所致。拍场上愈加较为多见的是“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一些“80后”,甚至“90后”艺术家被画廊代理没有几年,作品就被送到了拍卖场,这种“高效包装”的节奏相比十年前明显加快了。艺术机构的不断崛起,艺术交易场合的不断增多,艺术家群体的迭代速度也明显加快:当“70后”们还没有充分展现他们的艺术魅力时,“80后”与“90后”已经开始登场了。拍卖市场中不断出现的“高效包装”也许正是当代艺术风格迭代速度加快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