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2024-01-29 13:02:19)
标签:

海南

博物馆

黎族

苗族

季涛

分类: 艺术与欣赏

去过海口许多次,以前也许因为待的时间短,一直没机会去省博物馆,这次终于有足够的时间,因而专门去了一趟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位于海口琼山区的国兴大道上。最早筹建于1984年,2008年11月一期建成并开馆,2017年5月二期全面开馆,是一座外观设计十分新颖漂亮的综合性博物馆。据说,已被评为海南省的6大最美建筑之一。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来到海博,这里有4个常设基本展览:《海南馆藏文物陈列》、《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和《海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据说,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历史文物有25287件(套),海博有展厅数量20个。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岛的立郡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了。战国之前,海南地在荒服之外,为百越的骆越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郡县制,在岭南地区开置了桂林、南海、象三郡,而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wài jio,边塞的意思)。秦末汉初,海南岛属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率汉军平定南越;翌年,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二郡,自此海南岛正式列入汉朝版图。三国时,吴主复征朱崖,海南属吴之交州。隋灭南朝,冼夫人率部归附,置崖州于海南。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唐朝在海南岛进行统治管辖,以崖州都督府辖诸州县,海南岛自此称“琼”。随着大量移民逐渐登岛,促进了土地开发,在岛内初步形成了通往各州县的道路,加速了土著黎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沿海一带以及黎汉杂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南海航线上的对外贸易活动日趋频繁,政府对南海诸岛的经营管辖不断增强。海上交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文化交流,各种宗教信仰交汇,呈现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盛景。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宋代时,中土人士往来络绎不绝,舟船远航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入元后,设海南道,更行南海天文测验,厘定海疆。明洪武二年(1369)设琼州府,是海南岛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促进了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大量移民迁琼,带来了先进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当地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贸易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随之勃兴。清政权加强了对海南岛的管辖,建设海防设施,使得社会经济文化得以长足进步。清末琼人下南洋,在异地艰苦创业,奋发进取,融合中西,返岛发展,见证了瑰丽的文化景象。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在古代展厅里,既有新石器时期的石质工具,也有唐宋时期的瓷器;既有海底打捞出水的文物,也有岛上少数民族生活的房屋、器具、服饰等。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砍砸器和石核属于旧石器时代(2—3万年前),长18—12厘米,宽7—11厘米。2006年,昌江保由旧石器出土点出土。砾石打制而成,厚体砍砸器,仅在一端单向打制。昌江境内南阳溪二级阶地上发现的直接打制的石器,文化序列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是迄今发现祖国最南端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这一发现说明,远在2万年前,这里已经有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博的一件镇馆之宝是春秋时期越王亓(j音基)北古剑。北古剑通长65.2厘米,格宽5厘米。此剑为复合剑;剑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刃一侧微残(有小缺口)。剑格正、背皆有错金鸟虫书铭文,正面有铭文一行10字,左右两边各5字,对称分布,做戊(越)王亓北古;背面也有10字在左右两边对称分布,作自乍(作)元用之;圆形剑首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12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青铜绹纹环形器为战国器物,外径10.6厘米,孔径6.2厘米,厚0.2厘米。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大仍村出土。一共9件。器物呈环状,外沿有锯齿。环上布满类似绳索的纹饰,故名。这种造型奇特的青铜器物,在全国属首次发现。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青铜四耳釜为汉代器物,高55.3厘米,口径61厘米,耳高7厘米,宽6厘米。儋州市洛基镇洛基西队出土。盘口,直身,圜底。口沿外附四个环形纹耳,耳上各立两只小兽。直腹,腹上装饰三道凸弦纹。海南岛西部出土的青铜釜,应是汉代伏波将军的队伍带来的行军锅,可以推测汉军曾经驻扎于此或在此采取过重大的军事行动。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另一件镇馆之宝为朱庐执刲印。此印是西汉晚期政府颁给有功的朱庐县守官的赐印。边长2.5厘米,高1.9厘米。1984年,乐东县志仲镇潭培村北出土。银质方形印章,蛇形纽,篆书阳刻朱庐执刲。此印充分说明了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统治,是研究汉代海南历史地理和政权设置的重要实物资料。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唐朝三彩马,高73.1厘米,长81.3厘米。马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通体施棕黑釉,呈自然毛釉斑点,马脸、鬃、尾、四蹄为白色。伸颈昂首,细腰健蹄,两耳竖立,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造型精美简洁,栩栩如生,细部处理一丝不苟,如梳理整齐的三朵花式的马鬃、有花纹装饰的马头革带等。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模压莲花纹砖属于唐宋时期,长35厘米,高25厘米,厚4.3厘米。三亚大云寺遗址出土。泥质黄陶,实心扁方砖,模印莲花纹。以莲花为主体花纹,莲心中有莲籽,外部联珠纹。莲花图案端庄沉稳,模压清晰,制作规整。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宋朝的青白釉花口凤首壶,口径6—7.3厘米,足径0.4厘米,高40厘米。撇口,长颈,垂腹,圈足微外撇,曲流如细长管状,把手弯曲且宽。颈部饰弦纹,腹部刻划花叶纹。釉色青白,造型优美。此壶造型受唐代波斯金银器风格影响而演变来。口部盛开的四瓣花象征凤冠,凤首上大喙、大眼,长颈渐宽,丰肩圆腹,颈下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有两道凸弦纹,凤首后部恰似一束长羽,上飘呈钩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晶莹剔透,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博里的“南海海洋文明陈列”陈列了大量水下考古的出水展品,这是其他博物馆里比较少见的。像西沙出水的宋代青白釉弦纹执壶、青花菊花纹八棱小罐、青花人物纹瓷碗、青白釉印花粉盒、青釉刻划花碗等,可见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忙。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千百年来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各民族文化在热带海岛的摇篮中汇集、融合、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的海岛文化。汉族迁徙海南始于西汉时期,经历了多次漫长的移民浪潮。黎族源于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于距今3000年前陆续迁徙海南岛,是海南岛最早居民。苗族大约在明代时期作为兵士或生活所迫从广西等地进岛而落籍海南。回族祖先多是宋元时期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迁来。黎族质朴,苗族深沉,回族精明,汉族实干。黎族织锦,苗族文绣。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北部与西北部一带是海南开发较早之地,最早的儋耳、珠崖两郡均设于此。汉以前有黎族先民、“善人”在此繁衍生息。设郡后有俚人、汉人、闽人、儋州人、苗人、疍人、客家人等族群自内地陆续迁入,融合发展,形成多语言、多族群、多文化的地区。其民风民俗,不仅体现了海南移民文化特色,而且是各种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海南省博物馆访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