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最大的佛像——96号窟及九层遮檐
(2024-01-08 19:29:39)
标签:
敦煌莫高窟唐朝96号窟季涛 |
分类: 艺术与欣赏 |
这座九层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依靠山崖而建,与崖顶等高,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后面的洞窟开凿于初唐时期(618~705),正处于武则天执政阶段重视佛教,流行建造大佛的时期。根据莫高窟第156窟前室北壁《莫高窟记》和敦煌遗书等资料,得知该窟初建于唐延载二年(695),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建筑为四层重檐式建筑,塑像曾涂装金彩。
这座窟檐于晚唐(874-879)年间被建成五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重修,后历经西夏、清等时代重修,为硬山一面坡式建筑。1924年华尔纳来敦煌时佛殿上层已经塌毁,从树枝隙间拍得大佛头部照片一张。1928-1935年间,敦煌民众又对大佛进行了重修,除了将原有的五层改为九层外,还对大佛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并重新妆彩。2000年,敦煌研究院对大殿内室和外围进行了发掘,如窟内和洞窟北侧的遗址展示,初唐时的佛殿建筑在现今地面的1.5米以下,规模也较现在宏大。
1924年华尔纳拍得大佛头部的照片
其后面96号窟内的大佛坐像为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在佛教信仰中,弥勒将是释迦牟尼佛之后的下一尊佛,他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降生人间。根据大乘佛经描述,弥勒成佛后,将带来一个极为祥和、富足的美妙世界。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向往美好、安定生活的殷切愿望。
据说,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九层楼外开设了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