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忍痛割所爱,拍场接盘正当时

标签:
拍卖收藏季涛 |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
应雅昌艺术网《拍岸观澜》栏目之约而作。
进入2023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发展走势的不确定,企业和市场上均遇到了资金流动性不足,自然会影响到收藏者和企业界人士对艺术品购藏的信心。从内地春季拍卖场上买家出价较为谨慎,高价位拍品竞价乏力、买气“恐高”中可见一斑。
虽然买气有些不足,但市场上似乎并不缺少艺术精品大货,也不缺少观展、参拍的人气。从春拍到秋拍,各家知名拍行的图录里,无论是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还是现当代艺术板块,都出现了不少难得一见的艺术“生货”和精品大作。像中国嘉德的春拍征集到了包括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等人作品在内的《画中九友集册》,南宋张即之的《楷书卷》,傅抱石的《云台山记图卷》和吴冠中的《丰收》;北京保利有元代赵孟頫的小楷《临黄庭经》和乾隆题赞,金廷标所绘的《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赞》等等。近期正开张的秋拍较之春拍出现的精品更多。既然市场上买气不足怎么还会有大量难得一见的俏货放出来呢?
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每当经济低迷时,往往是市场上精品频出,繁花似锦的时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国际金融风暴,而当时却有大量的艺术品释放到拍卖场上。那一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了破产,不久,雷曼公司CEO理查德和太太不得不出售他们收藏的艺术品,16件战后和当代艺术藏品得以亮相纽约佳士得拍卖场。这种精品的释出一直延续到随后一两年。2009年,由于海外经济不佳带来的文物回流,国内拍场首次出现过亿元成交的拍品,全年共达4件之多,都属于古代书画的板块。其中就有北宋曾巩唯一的传世书法作品《局事帖》、《朱熹、张景修等宋元名贤题徐常侍的书法》和明代吴彬的绘画《十八应真图卷》等。
2010年的艺术市场更是出现了11件过亿拍品。而且从古代书画扩展到了近现代书画板块,11件中有3件为近现代书画名家精品:张大千的巨幅泼墨泼彩山水画《爱痕湖》,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巴人汲水图》和李可染的作品《长征》。
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精品大货的释出常遵循一个“3D”定律,即当收藏家面临“DEATH(死亡)”、“DIVORCE(离婚)”和“DEBT(债务)”时,往往是他们卖出珍贵藏品的时候。为了解决“3D”带来的现金流缺乏,藏家们愿意平价甚至亏本卖出一些藏品。所以,不要以为经济形式不佳,市场买气不足,拍卖行就难以经营。实际上正相反,由于“3D”中的第三项“债务”的原因,藏家反而会将许多最好卖的艺术品,以最容易出手的价格送到了拍卖行。显而易见,经济好时,拍卖行“吃定买家”,买家们“高举高打”般的进货;经济不好时,拍卖行又会去“吃定卖家”,卖家们难舍难分的割爱出货。两头获益,拍卖行左右逢源。
拍场上初现这么多平日里难以遇见的艺术精品,估价还不高,正是新晋藏家为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而大显身手的时候。错过了这个“村”,不知何时还能再等到下一个“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