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之父”乔托在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里绘制的壁画

标签:
意大利阿西西圣方济各乔托季涛 |
分类: 艺术与欣赏 |
在小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里,有大量的13、14世纪壁画,其中很多来自于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迪·邦多内的手笔。到这家教堂参观,慢慢欣赏着画满上下两个教堂屋顶墙壁的中世纪壁画也许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乔托·迪·邦多内(Ambrogio ou Angiolotto di Bondone Giotto,约1266—1337年)被公认为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乔托出生在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皮亚诺的农民家庭。他从小上山放羊,经常用石头或小木棍在地面、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罗伦萨画家契马布埃路过此地,见小乔托正蹲在地上画画,发觉他天赋不凡,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带他到佛罗伦萨学画。
意大利美术在13世纪以前一直受拜占庭艺术的影响,这种情况要到佛罗伦萨画家契马布埃(约1240-1302)等人诞生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然而真正使意大利绘画摆脱拜占庭宗教画风,并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第一位画家,却是这位契马布埃的学生,一位与伟大的诗人但丁齐名的画家乔托。
与封建正统的神学思想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乔托所生活的年代已萌生初芽,人们开始从信仰神转变为信仰自己、尊重人性和人生的价值,但还未形成一种思想运动。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抢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以为己用。乔托除了在佛罗伦萨作画外,从1308年到1334年间,他还到比萨、维罗纳、费拉拉、拉文纳、乌尔比诺、阿雷佐、阿西西、那不勒斯等地绘制壁画。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到处留下艺术的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
乔托名作《最后的审判》
乔托的代表作《犹大之吻》
1305年至 1308年,乔托移居帕多瓦城,在阿雷纳教堂里创作了一组描绘圣母和基督生平事迹的壁画,代表作有《金门之会》、《逃亡埃及》、《犹大之吻》和《哀悼基督》等,其中 后两幅是乔托最有名的杰作。
乔托可说是基督教圣者圣方济各的传记画家。乔托和圣方济各属于同时代人,据说他年轻时就见过方济各本人。当方济各死后,他就凭记忆来作画,力求逼真写实,以便教徒思念祷告。他一生重要的壁画分布在三所教堂中,其中二所都是方济各派的教堂。在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中,就画有乔托描绘圣方济各行述的壁画28幅,佛罗伦萨圣十字架教堂的内部装饰,大半是乔托以圣方济各为题材的作品;在帕多瓦城阿雷纳教堂中,乔托描绘圣母与耶稣传略的38幅壁画,也充满了方济各教派的精神。
乔托曾跟随老师,从佛罗伦萨来到阿西西,在上堂主持并绘制了表现圣方济各生平事迹的28幅巨大的湿壁画,这些壁画如今属于意大利的国宝级壁画。他在圣方济各教堂下堂里也绘制了大量壁画作品。他的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塑造出一系列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被誉为“14世纪意大利艺术的重要纪念碑”。所有壁画至今保存完好,参观者络绎不绝,使得这座教堂也成为世界重要艺术宝库之一。其中, 最富有诗意的,要算是28幅上堂壁画中的《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这个十分通俗的题材,曾被不少画家采用过,但从没有一个艺人,能像乔托那样把圣方济各的这桩天真的故事,描写得真切动人。
1334年,在乔托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王国政府聘乔托设计建造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他花了三年时间进行设计的施工,但只盖起第一层后就去世了。第二层到第四层先后由另外两名建筑师昂德雷阿·皮萨诺和弗朗切斯科·塔冷蒂接替他负责监造,工程完成于1357年,第五层是后来加盖的。至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如今,这座钟楼被称为乔托钟楼。
阿西西圣方济各大教堂上层教堂里的28幅大型壁画在教堂内的位置如下图示意。14号和15号作品分别在教堂主入口的两侧。1-25号作品被公认是乔托的作品,26-28号作品通常被认为是画家圣塞西莉亚完成的。

壁画1. 《一个普通人的致敬(Homage of a Simple Man)》,1300年,270x230厘米
画中六个人物,分成左右两组,每组为三人,中间则以给圣徒作为地毯的斗篷衔接起来。圣方济各的头上闪亮着光环,让读者的视线得以集中在这位圣徒的身上。虽然方济各以一种简洁的姿态接受了致敬,但其他旁观者却以缺乏理解的方式作出反应。
乔托充分利用教堂高耸的梁柱和拱顶作为绘画的空间,人物与建筑处于完美的平衡之中。而门廊则强烈地唤起人们对古罗马建筑的记忆,这是其他画家在此后的一个世纪内都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在这幅壁画里,标志着两位人物之间距离的圣殿是阿西西的密涅瓦神庙,今天在阿西西市政广场里仍然可以看到。
壁画2.《圣方济各把自己的斗篷施舍给穷人(St Francis Giving his Mantle to a Poor Man)》,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这实际上是教堂的第一幅画作。方济各把他宝贵的金色披风交给一个贫穷的公民。现场发生在两座岩石小山前,在这座山上,两座不同类型的建筑群升起:城市的世界和修道院的世界在这里相互对峙。下降的斜坡在圣人的身影后面相遇,强调他在画面中的位置,以及描绘他生活中的情况:这是圣徒决定过上隐居的贫穷生活的第一个迹象。
壁画3.《宫殿的梦(Dream of the Palace)》,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描绘的是一个传说:圣达米亚诺教堂中的画像向这位年轻的贵族说:“方济各,去恢复我的房子,它正在崩溃的危险之中”。
壁画4. 《耶稣受难十字架的奇迹(Miracle of the Crucifix)》,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根据传说,圣达米亚诺教堂中的画像向这位年轻的贵族说:“方济各,去恢复我的房子,它正在崩溃的危险之中”。乔托将方济各描绘在一个半破败的教堂里,在绘有壁画的耶稣受难像之前跪下,双手举起。这种生动的反应和透视结构使得图片中的事件变得特别生动和易懂。
壁画5.《放弃世俗财富(Renunciation of Wordly Goods)》,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在画面左侧,圣方济各的父亲正在教堂庭院前指责他的儿子把家庭财富分给穷人。在右面的圣方济各已经把衣服脱光并归还给父亲,以一无所有来回应,公然地批判他的父亲。通过两个相反的人群向未来的圣人贫穷生活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这些建筑物进一步加强了两个世界之间的鸿沟。
在作品中,方济各脱下衣服投在他父亲脚下、阿西西城主教把一件大氅替他遮蔽裸体的一幕。他父亲的震怒,使旁人不得不按住了他阻止他去鞭挞他的儿子。路上的小儿,亦为了这幕紧张的戏剧而叫喊着,在两旁投掷石子。画家笔下还原了当时各方人马的表情,如震怒的父亲、窃窃私语的村民,充满了戏剧张力。
壁画6.《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梦Dream of Innocent III》,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教皇英诺森三世梦见圣方济各在支承着一座倾斜的教堂(拉特朗大殿),这个场景构图与《宫殿里的梦》相似
壁画7.《规则确认(Confirmation of the Rule)》,1300年,270x230厘米
教皇英诺森三世证实了新方济各教会的统治。在一个宏伟的室内建筑中,教皇祝福秩序的创始人和他的统治。方济各的同伴们和教会的要人以集中表达的方式采取行动。通过这种设备,乔托明确了发生的后果。
壁画8.《看见火焰战车的景象(Vision of the Flaming Chariot)》,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几个修道会的弟兄睡在一个封闭的建筑掩体里,其他人站在旁边,兴奋地做着手势,看着天空中奇妙的景象:方济各被金色光芒环绕着,坐着一辆罗马战车穿越天空。圣徒在他的同伴看来是基督教的向导和新领袖。乔托通过他对色彩的运用,非常清楚地区分了天地。他以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表现出了这一场景的远见卓识。
壁画9.《看见宝座的景象(Vision of the Thrones)》,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壁画10.《驱除阿雷佐的恶魔们(Exorcism of the Demons at
Arezzo)》,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在阿雷佐内战期间,圣方济各目睹了恶魔们飞过城市上空,于是请求兄长西尔维斯特下令将他们驱除。城市建筑与世界其他地方由地下裂缝和高耸的教堂建筑隔开。
画面最左侧,正在祈祷的男修道士正是圣方济各。他的力量似乎传给了西尔维斯特弟兄,他向着塔楼的方向高举他的手。于是恶魔们逃离,居民们得以重返家园建设城市——他们已经可以在城门口看到。
乔托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城墙里面的城市,耸立着色彩斑斓的房舍、高塔、烟囱、屋顶和阳台。这幅色彩华丽、轮廓清晰的作品,让当时的人一眼就能认出那就是阿雷佐。
壁画11.《圣方济各在苏丹前接受蹈火的考验(St Francis before the Sultan
,Trial by Fire)》,1297-1300年,270x230厘米
面对苏丹的质疑,方济各准备接受火灾审判。方济各正准备从火中走过,指向火焰,转向苏丹。后者似乎感到惊讶和恼火,左边是几个准备逃走的祭司。乔托生动地描绘焦急的神父和突然无力的苏丹。这个场景由乔托的助手完成。
壁画12.《圣方济各的喜悦(Ecstasy of St Francis)》,1297-1300年,270x230厘米
壁画13.《格莱西奥的小床(Institution of the Crib at
Greccio)》,1300年,270x230厘米
乔托向我们展示了从祭坛到中堂的所有景致。画中所有的景物都是从后面看过去的,十字架向中殿倾斜,露出了支架,讲坛的后面则一览无遗。读经台突出了圣方济各的形象,而装饰着圣诞花环的圣塔,则充分突出了画面的垂直感。
跪在前排的圣方济各,他在圣坛前正在给还是婴儿的耶稣准备一只有围栏的小床。在圣坛的墙外,许多妇女急于想看到那张小床;左右各站着的两名修道士,则唱起了赞美诗。
壁画14.《泉水的奇迹(Miracle of the Spring)》,1297-1300年,270x230厘米
农民受到了口渴的折磨。圣方济各因可怜他们而祈祷,水从岩石中冒出来——画面右侧的人正在俯身喝水。
壁画15.《向鸟儿布道(Sermon to the Birds)》,1297-1299年,270x230厘米
教堂入口内侧两侧墙上的两个场景是《泉水的奇迹》和《向鸟儿布道》,这里乔托的风格最为明显。圣方济各在行走途中遇到了一群飞鸟。他给这些充满期待的生物宣讲道义,他们在得到他的祝福后才离开圣徒。正如往常一样,乔托通过次要人物的反应来表明事件的特殊性质——他身后的一名修士,惊讶地举起手。
乔托的作品表现出:圣方济各离开了他的同伴,走到路旁,头微俯着,举着手,他正在劝告小鸟们“要颂赞造物,因为造物赐予它们这般暖和的衣服,使它们可以借此抵御隆冬的寒冷,并给予它们枝叶茂盛的大树,使它们得以避雨,得以筑巢栖宿”。小鸟们从树上飞下来,一行一行地蹲在他面前,仿佛一群小孩在静听“基督教义”功课。有的,格外信从地,紧靠着他;有的,较为大意,远远地蹲着。一切都是经过缜密的观察而描绘的。
壁画16.《塞拉诺骑士之死(Death of the Knight of Celano)》,1297-1300年,270x230厘米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塞拉诺骑士之死的桌子上布满了可爱的刺绣桌布,并摆放着食物,餐具和餐具。
壁画17.《圣方济各在教皇霍诺里乌斯三世前讲道(St Francis Preaching before Honorius III)》,1297-1300年,270x230厘米
方济各想以一篇精心准备的布道给教皇霍诺里乌斯三世以惊喜, 然而,他遗忘了他所准备的话,不得不即兴发挥。结果他的演讲吸引了所有人并使他们相信上帝的精神通过他说了出来。乔托通过那些倾听的不同反应来表达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生动的面部表情中。
当他在描绘空间方面经验丰富时,乔托的知识增加了。在这张壁画上画了一个代表大厅的三维“盒子”——宏伟的哥特式大厅。然后,他巧妙地将建筑元素和人物放在其中。
壁画18.《在阿尔勒的显像(Apparition at Arles)》,1297-1300年,270x230厘米
在一次会议上,帕多瓦的圣安东尼在布道——他所在的修道院被表现为一个宽敞的哥特式房间。突然,方济各出现了。乔托用张开的双臂描绘了圣方济各以十字架的形状暗示了他的基督般的生活。只有圣安东尼,还有另一个人看到了这一景象。画面里,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地听着圣安东尼的布道。
壁画19.《圣方济各接受圣痕(Stigmatization of St Francis)》,1297-1300年,270x230厘米
乔托把事件设置在远离世界的地方,在与世隔绝的群山中,没有被阅读的僧侣注意到。接受圣痕是圣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它标志着我们所有人都把他看作是基督的模仿者。上帝的儿子显现在他面前,被天使的翅膀包裹着。金色的光辉从他的伤口一直射到圣方济各,并把圣方济各标记出来。
画中的耶稣正在将他受难时的五处伤痕印迹传递给圣方济各。耶稣受难被钉十字架,双手双脚共有4处伤痕,加上士兵朗基努斯用长矛捅在右侧肋骨上的,一共五处伤痕。圣方济由于他的虔诚,得到了耶稣的伤痕印迹。而他的五伤痕迹是唯一被罗马教廷承认的。
壁画20.《圣方济各的死亡与升天(Death and Ascension of St Francis)》,1300年,270x230厘米
当方济各感到死亡时,他把自己带到了一个小教堂。他在他的兄弟面前死在那里。圣人的死亡和他的上升的灵魂在这里与安定的群众联系在一起,以创造出众多人物的庄严代表。这幅壁画之后还有八幅“人物众多”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制作时间比其他场景晚数年。
在一个极其紧凑的空间里,圣方济各的弟子们聚集在一起举办他的葬礼。
壁画21.《向阿戈斯蒂诺和阿雷佐主教圭多主教显灵(Apparition to Fra Agostino and to Bishop
Guido of Arezzo)》,1300年,270x230厘米
乔托的最后一幕的某些部分的作者经常受到质疑,这个受损严重的场景主要由助手执行。
壁画22.《圣痕鉴定(Verification of the Stigmata)》,1300年,270x230厘米
壁画23.《圣克莱尔哀悼圣方济各(St. Francis Mourned by St.
Clare)》,1300年,270x230厘米
圣女圣克莱尔1193年生于意大利阿西西,她追随同乡圣方济各,去度神贫的生活,生活清苦,富有爱德。
壁画24.《将圣方济各封为圣人(Canonization of St Francis)》,1300年,270x230厘米
壁画25.《圣格雷戈里之梦(Dream of St Gregory)》,1300年,270x230厘米
乔托的最后一幕的某些部分的作者经常受到质疑,第25号之后通常归因于画家圣塞西莉亚,但也有专家完全否认了这一点。
壁画26.《治愈虔诚信徒(The Healing of a Devotee of the Saint)
圣方济各解开绷带,轻轻的触摸了病人的伤口,这个医生无法治疗的病人竟奇迹般的康复了。
壁画27.《一个摆脱死亡的妇女的忏悔(Confession of a Woman Raised from the
Dead)》
描绘了圣方济各帮助人们摆脱精神上的恶魔。
壁画28.《释放异教徒囚犯(Liberation of the Repentant Heretic)》
上教堂顶部的乔托壁画在1997年9月的一次地震里严重被毁坏成了下图中的样子。热爱艺术珍视遗迹的意大利人,花了三千七百万欧元,用了快十年把几乎震成粉末的三十多万块碎片,一片片修复了起来。正是这样,才有如今能看到如图的模样。
上堂顶部在地震后受损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