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被中香炉”为何十分珍贵?

标签:
被中香炉香薰球唐朝季涛 |
分类: 艺术与欣赏 |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被中香炉”即“卧褥香炉”、“香熏球”。这是一个铜制的容器,里头放入火炭,置于被中,是中国古代用于冬天取暖、点燃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
“被中香炉”最初被称为鉔。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同心圆环(也有三层的)。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用同样方式,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壳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里面盛香的小盂总保持平衡向香球打开面上,不会倾倒,球内的火星、香灰自然不会撒出。
香球可以拿在手上把玩,寒冬可以暖手,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也可置于袖中,唐诗中的“袖香”“香袖”即此,放在袖中时,先把香球装入小丝囊,或许就是香囊称呼的来由。香囊也可放在床上熏被,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熏球即是被中香炉。香球也可悬挂房内,王琚《美女篇》“屈曲屏风绕象床,萎蕤翠帐缀香囊”。
因香球便于携带,外出时常挂在车上。宋代妇女乘车出行时,车厢悬挂小香球成为时尚,也有丫环手持香球,或贵妇袖中自持小香球,车驾所经处香烟如云,尘土皆香,数里不绝。“香车宝马”一词的起源,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悬挂香囊的乘车,李清照有词:“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南宋时,都城临安迎亲的队伍也有用到香球。
1963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200多件唐代金银器皿中,发现了好几个“被中香炉”,香炉球体外径约50毫米,制作精细,镂刻雅致(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