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99艺术网专栏文章。

沈周像
前年曾有位书画贾人,不断与我辩论沈周其人,什么生卒年份是其父亲,什么晚明杜撰沈周其人等等谬论。此人所举一些例证,是以《石田诗稿》为证,并以此否定地方志、明人集子、画史著录书籍。
为了详尽考证,动用一年多时间,上至经史子集下至传说轶事,终于完成对沈周其人的考证。其事,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本已美术史明确记载之事,却被此人迫使再读史书以求索。
据《故良琛沈公墓志铭》和《故孺人徐氏墓志铭》记载,沈周曾祖沈良字良琛,生于元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永乐七年(1409)。沈良来相城后,入赘徐显卿家,娶其女徐道宁为妻。
沈周祖父沈澄,生于洪武九年(1376),卒于天顺七年(1463),字孟渊,号茧庵。正德《姑苏志》卷五十五称他“雅善诗,尤好客,海内知名之士无不造之”。沈周业师刘珏《完庵集》有题月舟上人所藏沈茧庵、同斋父子诗画云:“炉烟僧舍坐迟迟,共羡诗翁出语奇。方外有山栖惠远,人间无处觅锺期。千金旧纸丹青在,一片闲情父子知。为问能言辽海鹤,归来城郭定何如。”
沈澄娶朱氏,生两子。长子沈贞,生于建文二年(1400),字贞吉,号南斋,次子沈恒,生于永乐七年(1409),字恒吉,号同斋,卒于成化十三年(1477),享年六十九岁。
陈颀《沈恒墓志铭》 沈恒生有三子四女。长子即沈周,次子沈召,字继南,又一子沈豳,字翊南,系庶出。沈恒四女,沈端嫁徐纲,多病而殁;沈庄嫁刘珏之子刘正;沈宁嫁吴诚,沈清则嫁陈怀。
沈周老师陈宽的《醒庵集》记载:来相城继承父亲当西席,教授沈周,同塾弟子有都瑢、王汝和等。沈周学生文徵明在《沈先生行状》说:”诸陈皆以文学高自标致,不轻许可人,而先生所作,辄出其上,孟贤遂逊去。”
刘珏,字廷美,号完庵,也是相城人,生于永乐八年(1410),长沈周十七岁。正统三年(1438)举人,以才荐刑部主事,历山西按察佥事,归居相城。刘珏与沈周的伯父、父亲交好,长沈周十七岁,在绘画方面与杜琼一样教授沈周。成化八年(1472),刘珏病逝,沈周悲痛不已,《哭刘完庵》诗曰:“故人不见见新丘,满目斜阳水乱流。残纸独馀书法在,旧囊哪有使金留。半生知己酬清泪,一夜伤心变白头。寂寞小山丛桂里,空怜鸡犬忆仙游。”
吴宽,字原博,号匏庵,生于宣德十年(1435),小沈周八岁。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皆第一,弘治十六年(1503)进礼部尚书,翌年卒于官,享年七十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与沈周为知己,唱酬频频,见于《家藏集》。
王鏊,字济之,生于景泰元年(1450),小沈周二十三岁。成化十年(1474)会试第一,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保。正德四年(1509),王鏊因刘瑾压制,辞官归里。据《震泽集》、《震泽纪闻》记载:沈周卒于是年八月初二日,至七年(1513)十二月二十一日治丧落葬,王鏊为撰《石田先生墓志铭》。
宣德六年(1431),沈恒被点充粮长,发生了一件事,南京刑部侍郎成均因与苏州知府况锺有隙,事见况锺《遵旨辨明诬陷奏》。文徵明《沈先生行状》记了一件事:“年十五,贷其父为赋长,听宣南京”。
正统九年(1444),沈周十八岁,娶常熟沙头徵士陈原嗣之女、陈蒙之妹陈慧庄为妻。陈氏卒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冬,时沈周六十岁,亲家史鉴闻讣后,写了封信给沈周,《慰沈启南丧内》一文。
《黄溪志》卷六记道:“沈素瑛,长洲徵士周女,翰林院待诏史永龄妻,史永龄的父亲就是史鉴。
正德四年,八月初二沈周卒。(1509)九月望后,王鏊、唐寅、卢雍等乘船到相城凭吊,正逢雨季,相城一片白茫茫,唐寅为绘《野望悯言画卷》,王鏊有《己巳九月舟次相城一首》
此外,还有两位关键性人物朱存理和江念祖,《铁网珊瑚》的作者朱存理,朱存理记载,为求沈周的绘画朱存理可以驾舟前往,朝发夕至。朱存理满口阿诣奉承,致使沈周飘飘然,可是一看他拿来的纸,连连叫苦:最好的纸张,都粘连好有四丈多长,而朱存理不理沈周是否答应,即刻研墨。沈周只得草草画了一尺左右,朱存理也感觉很有收获,把画卷卷起后,等下一次的机会,是卷画一年多的时间,沈周才完成了这幅设色长卷。
江念祖,是徽州富商,清石涛晚年赞助人江世栋高祖,苏轼《功甫帖》收藏者江德量的祖先。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八记载:沈周为避诉讼,曾亲至徽州,沈周游新安时,江念祖师事之,延诸村中,为作《瑞金秋霁》、《长湖烟雨》诸图。
上述事例说明无论从方志,至闲情轶话,都大量记载了沈周其人的存在。众多位居人臣的高官,不但与沈周交好,其逝后还为其书写墓志铭,以及缅怀诗篇。
例如:刘珏位居山西检察长,假如沈周不存在,怎可能将子虚乌有的事情记载于自己文集。
再如:王鏊身为退休宰辅,不可能为一个不存在的人写墓志铭还编入《震泽集》,其身份何等尊贵。
因此,贾人之心胸与气度低下,怎可能不已阴谋论判断事物,其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浅薄。仅仅凭一部《石田诗稿》,还没搞清诗的出处与真实性,掩耳盗铃的妄自菲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