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品拍卖市场岁末回首与展望

(2014-12-26 11:38:18)
标签:

艺术品拍卖

市场

2014

回首

季涛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史话

应《京华时报》之邀而作,刊登于2014年12月26日。

艺术品拍卖市场岁末回首与展望
    2014年即将到了谢幕的时候。回顾一年来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市场状况,可以发现,2014年基本延续了2013年的不温不火、波澜不惊的走势。多数中大型拍卖行的成交额略有下降,个别赶上20年、10年大庆的拍卖公司经过集中努力后的成交额能得以超过去年;相比起来,新、小拍卖行的日子则更加难过,歇业转让的比例明显增加。

2014年春天伊始,拍品“征集难”的问题就更加尖锐地摆在了所有拍卖行的面前。藏家们在市场没有出现明显上涨时对送拍的恐惧,前几年高位买进艺术品“被套”后的惜售,藏家短线投资意识逐渐转向长线收藏,收藏家频频建立私立博物馆等等现象,都使得艺术精品在拍场上难得一见,其导致的结果是:春拍中高价位成交拍品的数量也极度萎缩。其中,以6267.5万元成交的黄宾虹《南高峰小景》成为了春拍最高价,也带来了黄宾虹作品价位的快速上涨。

内地秋拍的总成交额比起春拍似乎有所下降,但拍场的亮点却频频出现。

首先,122日,乾隆皇帝御笔书法《白塔山记》在保利拍卖夜场以1.1615亿元成交,成为2014全年唯一的过亿拍品,也是2009年以来内地第34件过亿元的拍卖品;西泠拍卖推出的“青铜礼器专场”吸引了海内外藏家到场,十六件青铜器,不仅百分之百得以成交,总成交额近4000万,青铜器拍卖有助于向大众传播青铜文化,对于促进青铜器回流也具有积极意义;上海佳士得首次推出“中国当代设计专场”就大获成功,总共20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达2100万元,这样的完美成交必然调高了业界对这一市场未来的期待;2014年,在各个拍卖场上,一批“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受到市场热捧,显示了市场仍然热衷于发现新人,寻找“原始股”和“价格洼地”的新尝试。
    相比内地而言,2014年,内地买家在海外拍卖场上亮点频出。320日,一件重要的商周青铜礼器皿方罍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它曾于1919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后不久即身盖分离,器盖在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拍卖前,来自湖南的收藏家群体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佳士得经与送拍人沟通后成功达成洽购。买到皿方罍的收藏家群体将其捐赠给了湖南省博物馆。

48日,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在香港蘇富比的春季拍卖会上,以2.8124亿港元拍到“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114日,国内影视大亨王中军在纽约蘇富比的拍卖会上,用3.77亿元人民币买到了梵高《雏菊与罂粟花》;1126日,刘益谦再次出手,以3.48亿港元买到香港佳士得的“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他在微信上“任性”的感叹迅即成为了社会流行语。

    2014年,拍卖场上不缺买家缺资金。资金紧张是各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未来预测,GDP的下滑,房产销售市场上的彷徨观望和价格走低,都会对投资者大资金的运用产生阻碍。7月份以来内地股市的飞速上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型资金,使得以长线投资见长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资金相对匮乏。

    2015年的内地艺术品市场将会怎样?经过三年的调整,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已经腰斩或砍下了六、七折,似乎已跌无可跌,但整体上涨的动力在哪里?业内似乎还没有看到。2015年,市场在宏观上也许仍然是继续调整的态势,微观上,不断寻找处于“价值洼地”艺术品的买进机会依然是许多人的投资和收藏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