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不了为拍卖业呕心沥血、不辞辛劳的田涛先生

(2013-04-23 08:26:20)
标签:

田涛

拍卖

法律

情感

分类: 转载文章

    本文转摘自李滨所著《槌起槌落——对话中国拍卖精英》一书中对田涛的采访章节。

在我琢磨拍卖精英访谈的群英谱时就想,有些人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他们不能完全算是拍卖界的人,比如田涛,但是他们的功绩和在拍卖业的影响力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实际上应该算是整个社会的精英。

忘不了为拍卖业呕心沥血、不辞辛劳的田涛先生
    说不清田涛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法学教授、作家、律师、拍卖专家、古籍收藏家?我们只能根据时间来描述他的状态,白天他是教授、晚上他是作家,主业是法学专家、副业是拍卖专家,时不时地再客串一把律师或拍卖师,时间对于他来说就三个字:不够用。

    曾经去过田涛的家,为他大量鲜于示人的古籍收藏和那些古朴的中式家具而倾倒。和他在一起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聊天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他的幽默可以传染,能让人跟着他一层笑,也能让人咧着嘴、噙着泪、听他栩栩如生地侃着他曾经的苦痛经历,恨不能马上就跑去看看他当年受苦的地方。听过他讲课的人,也许还会想起他极富经典特色的授课方式,诸如盘腿坐在讲台上的模样,以及他滔滔不绝、旁若无人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样子,还有那些模仿地方语言的本事,总会让人忍俊不禁。

    田涛有时像个理性的法官,有时又是性情中人,就像他的书,很多是法学理论著作,也有一些是记录生活的杂文小品。一次我看到他刚出版的一本随笔,随手翻了翻,说我很是喜欢,他马上翻到一页,高声地朗读了起来,抑扬顿挫的浑厚声音立刻把所有人带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后来,他被叫去接电话,我就接着读了起来,继续品味着那种感觉,也似是不愿将书中的灵气中断。我曾想,这样的书不应该在城里浮躁的空气中读,什么时候去江南水乡,在飘洒着雾霭的雨丝中,坐在廊桥之上,伴着杏花,捧着书轻轻地念、细细地品,才好。

    我曾和田涛说过:“总觉得你的性格中除了开朗、幽默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他说:“我和拍卖的关系就是这些年的风雨同行,同行者嘛,大家看到的就是我的表面,这就是同路人的关系,至于其他的,无所谓啦。”

    出身大家,文革中家族和自己都历尽沧桑,在田涛身上,在他嘻嘻哈哈的热闹表象之下,我分明还感受到了那份挥之不去的压抑感、悲天悯人的情怀、孩子气的叛逆,夹杂着强烈的使命感、他崇尚的北方男人的果敢气质以及心中的疲惫和倦意所混合成的情绪,多重的个性特点和复杂的五味人生,被他躲躲闪闪地回避开来。

    他说:“我迟早要离开拍卖圈的,轻轻地走了,就像当初我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田涛已经在培养学生接他的班了,也许有一天他会离开拍卖圈,继续沉溺于他痴迷的法海、书海,在那里找寻他的安慰。

    采访一开场,田涛就爽快地说:“咱们今天就算聊聊天,我和你敞开心扉说说这十几年,说说我与拍卖风雨同舟、一路同行的十几年。”

    不到田涛家里你不会知道他的业余时间有多忙,除了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勤于笔耕外,就是要对付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在他家采访的时候,我们的对话就经常被铃声打断,来电话的几乎都是拍卖圈的人,电话的内容又大多是向他讨教法律问题的。我对田涛笑说:  “你家的电话成拍卖热线了。”接电话的时候,田涛还是用他那种果断的手势和毋庸置疑的口吻,给那些在电话线另一端的拍卖同仁们指点着迷津,在旁边听他们通话的感觉,就好像在课堂中听他讲课。

    那天,来的电话里有请教他保证金问题的、优先购买权问题的,我也从他嘴里听到:“多挣这么点钱冒这么大的风险值得吗?”“拍卖是一种债权……物权优于债权”,“买卖不破租赁”,“这里面肯定有串通”,“委托人是人民法院,这样的官司你打得赢吗?”这样的只言片语。有些常识性的东西田涛被迫再讲一遍的时候,感觉莫名地好笑。

    他有些激动地继续对着电话那头发话:“关于价高者得这个概念你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能让人家无休止地头脑发热,成交价过高是当前拍卖的弊端。我接触过的拍卖司法案件中,100个里有55个是由于价格过高造成的,只有35个是由于瑕疵原因造成的,剩下的10%才是由于操作程序原因造成的。”

    “不要过于夸大拍卖师的作用,法官能敲槌、拍卖师能敲槌,鞋匠也能敲槌。”对错姑且不论,田涛诙谐的话语总能让人忍俊不禁。

    采访中还来了一个田涛以前的研究生,毕业后做了律师,眼下刚好碰上了和拍卖有关的诉讼案子,特地来请教老师。田涛说:“作为个人关系,我跟你是朋友,又是师生关系,理应帮你出力。但作为行业来说,我现在的身份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主任,你现在是跟我们一个拍卖行打官司,我不能参与。除了服从法律的公正、严格性以外,还有一个代理关系的问题,我不希望参与其他的企业告拍卖行的行为。”

    “假如我参与这个案子,我不会代理那个承租人,我会代理拍卖公司。但是,以我的直觉而言,我认为如果……”接下来,田涛就掰着手指一、二、三、四地阐述着相关的法律条文,洋洋洒洒地花了半个小时给学生讲明白了道理的原委,学生连说:  “是这样的,高明,我们马上开会研究这个事。”

    送走了学生,田涛说:“拍卖公司应该经常总结经验教训,拍卖不像业内人所说的:‘小槌一响,黄金万两,只要我在这敲,就得给我钱。’不是的,拍卖行业对于法律的理解过分地利益化,尤其是我们很多既是拍卖师又兼总经理的同仁们,对成交和法律后果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有点儿欠缺。”田涛随手拿起一本他刚刚出版的书说:“《被冷落的真实》是一本反映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纪实性的内容,淡淡的味道中有一股清新的感觉,值得一看,我不太喜欢枯燥的写作。”田涛还撰写过很多法学方面的专著,这更贴近他的本行。到目前他已经出版了31本著作,其中法学方面的占七成左右,二成的文学作品,大概只有二本是拍卖方面的书,包括最近他 和王凤海先生合编的《拍卖案例指南》和一个DVD版的《拍卖法实务》……。

忘不了为拍卖业呕心沥血、不辞辛劳的田涛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