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安中拍协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8-09-22 21:29:36)
标签:
研讨会中拍协拍卖恶意串通财经 |
分类: 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理论与实践 |
拍卖场的恶意串通行为不是什么新鲜事,很早在国际上就存在了。我们在介绍苏富比拍卖行的书里就已经看到相关的描述,在英国的艺术品拍卖场上,早就有“集团标”这样的名词和串通现象。
在我国,拍卖场恶意串通最早大致出现在2000年前后的浙江、广东,当时主要涉及的拍卖品为机器设备和破产企业等方面,随着时间推移,拍卖串通的恶习就由南往北向江苏、上海及中国北方蔓延,大约3年前传染到了北京,而涉及的拍卖品也扩散到机动车、房产、土地使用权、采矿权等方面。恶意串通现象有时更恶化成为黑恶势力的介入,他们依靠威胁、恐吓其他竞买人使事情向着刑事犯罪的方面演变,全国各地都已经有了将拍卖场上的黑恶势力关进监狱的案例。这次中拍协组织召开的“防范拍卖恶意串通的理论研讨会”开得非常及时,该是大家总结经验教训以联合对抗恶意串通的时候了。
一般认为,最适于串通的拍卖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通用设备领域,象机、车、刨、铣、钻床、注塑机、印刷机等的拍卖领域;
2、一些地方国有或集体企业的破产资产以及其厂房、设备等的拍卖;
3、人民法院委托的车辆、房产的拍卖;
4、国土资源局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的拍卖;
5、比市场价格明显便宜的其他拍卖品的拍卖等。
对于拍卖场恶意串通预防或抑制的途径,首先要做到两个保密:1、保留价甚至起拍价的保密,可以公布参考价,设置一个价位区间,比如10万元——15万元之类;2、竞买人资料和竞买报名人数的保密,即做到给各个客户办理的竞买资料互不暴露,预展单看、手续单办,不开全体“培训辅导大会”等等。其次,为防止“串串”们蜂拥而至办手续,可以进行预展登记,没看预展的人限制办理竞买手续、不能代办手续,或加大竞买保证金数额、收取门票等等,但这样也同时增加了拍卖企业的工作负担。对于“憋着”降价的串通者,要适时释放“烟幕弹”,说明不会再降价或者流标后将被收回等等。另外,要及时瓦解串通联盟,保护真正的买家不被“串串”们“带坏”,单独给他们安排时间、通路等等,或者帮他们委托竞投、电话委托等。拍卖企业还要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公司员工被“拉拢”串通或工作渎职。
在防范拍卖“恶意串通”中,要注意这样几对矛盾:
1、正常拍卖经营与抑制“恶意串通”之间的冲突。要预估“串串”们可能
带来的企业形象和经济上的损失与抑制“恶意串通”可能带来的工作负担和成本之间孰重孰轻,对大小标的的“防串”处理上应有所区别。
2、辨别真实买家与“串串”之间的区别。在拍卖品招商时要有的放矢,即不能惊动了“敌人”,又要广泛招商来找到“朋友”。
3、价格保密与吸引招商之间的矛盾。既不报出起拍价,又要告诉客户拍卖品很便宜,这需要拍卖企业动一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