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缔造女人的天堂

(2008-01-11 16:13:57)
标签:

财经

分类: 热点话题
缔造女人的天堂 
 

庸讳言,任何商场都会把顾客当作上帝,在这些上帝里面,女士占了绝大多数。
都说女人的钱好挣,所以众多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乃至街边小店都把眼光瞄向女性消费品,更有甚者,有些商场干脆放弃男士消费者,选择专做女性消费主题店,心无旁骛地为女性顾客服务。
京城众多商家中,老资格的有已经拆迁现在等待回迁的王府井女子百货,新势力有新近开张的晨曦百货双子座店,还有刚放出消息的新世界女性消费主题店,虽然新世界的店还没有开业,但是已经确定在崇文门的宝鼎中心专门做女性消费主题店。
不论这是百货业的细分化发展还是商家的灵敏商业嗅觉,总之女性消费主题店已经出现且有越做越多的趋势。女性消费在商场中的大比重促使主题店的出现,利益难免让商家心动。不过新生事物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怎样才能征服挑剔的女人是摆在商家面前的问题。
女性消费主题店该怎样未雨绸缪避免弯路?又怎样在精彩纷呈济济的商界立足?

品质要精,数量要少

每个好的概念,一经推出且获得成功,往往会“获得”大批追捧与拷贝者,结果当然是遍地开花,只不过花的保鲜期有待商榷。
女性消费主题店目前处于兴起时期,日后的风靡应是指日可待。百货协会副秘书长范燕茹女士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子百货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一旦要做就必须做到精致,且数量不能太多。
范燕茹认为,专门的女性消费主题店站在定位客群上,熟悉目标消费群体的习惯,进行品类与品牌的精心筛选,一定会培养一批拥有忠诚度的顾客。“但如果真是几层楼都是女性消费,好坏品质的东西都有,那感觉和逛批发市场有什么区别?”
清华经管学院李飞教授在接受《中国商贸》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中国的百货业最初是以综合商场居多,出现女性消费主题店或者说主题店是因为百货业在激烈竞争中逐渐具体化,开始尝试细分化。出现主题店是百货细分化的结果。近几年,全国的百货商场与购物中心涌现出很多。仅首都北京就有包括折扣店、首饰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100多家,大部分商场都是以女性消费品为主,如女装、珠宝、化妆品、家居品等。在这种以女性消费为主体的商场结构下,李飞认为女性消费主题店不易做多。因为生活中更多的是大众消费,对于别的商场都有的商品,凭什么消费者要选择这个主题店?
因此,女子百货一定要有自身的优势,得到大众的认可,必须很精致,服务很到位,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差异化。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商场如战场。
残酷的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想要在众多商家中立足,差异化竞争依然是商战中亘古不变的真理。在激烈的商战中,众多百货与购物中心都把女性消费者列为主要消费群体,导致了品牌的同质化严重,更多的商场没有自己的特色。鉴于此种情况,李飞表示,女性消费主题店很难做到差异化,毕竟大部分品牌商家不可能独有,且在各项服务中又有许多专业店做支撑,要想做好差异化着实困难。相反被忽略的男性消费品被一些商家重视起来,最近的北京当代商城首届男装节;SOGO将运营仅一年半的新馆重新改造,据内部人士透露新馆将改造为绅士馆
近几年百货商场高档化,男士消费的比重大大增加,在过去一直强调女性消费的商场,如今增加男性消费品的比重或许更重要。无论百货商场男性消费重要还是女性消费更重要,专门的女性消费主题店已然诞生。不管难度有多大,关键是看怎么做,怎样彰显与众不同,要想很好地活下去,捷径是不存在的,市场规律依然适用且要贯彻到底。
对于差异化的做法,李飞认为首先要确定目标顾客,研究这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其次对商品的品牌、价格等进行定位;再用与之对应的服务与广告来打动消费者;同时要研究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以便更好地进行差异化竞争。在目标客群的定位上,李飞建议在名字上最好不要称为“某某女子百货”,这个叫法不符合当下的时尚潮流。甚至叫主妇百货或者叫女士百货都要比女子百货好,不能在名称上就含混不清。商场将某一部分女士作为目标客群,就必须做出自己的概念或者定位很明朗。
范燕茹则认为:差异化主要体现在特色与服务。在品牌严重同质化的今天,特色称为制胜法宝。特色包括商品结构、视野感受及营销策划。细致入微的服务是体现特色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女性不单可以在商场内消费,还可以享受化妆、美容、养生指导及专业的穿衣色彩及款式搭配的培训等。懂得化妆技巧以及着装的专业导购人员可以成为商场特色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然,在针对女性消费的同时,绝不能忽略经常陪在她们身边的男性,如果女子百货设有男士休息区或者休闲区,其魅力势必大大增强。

百货细分化大势所趋

不单单是女性消费主题店,越来越多的商家把“上帝”划分定位为不同人群。可以是男士,可以是孩子,还可以是学生或者蓝领。
百货业在国外的成熟发展,细分化已经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已经有生活化百货、高档奢侈品百货与以五金工具为主的百货商场等多种主题化百货,更多的百货商场也早就开始根据性别来划分专柜和区域。
在国内目前虽然还没有这么多细分的主题,但是卖场已经开始在不同的楼层与区域划分不同的主题,吸引目标客户群。不久之前曾有国内商家想做专门的儿童主题消费店,其中包括服装、玩具、食品等相关消费品。
百货业的细分化是大势所趋,不过,不管其细分为何种主题百货,最后都得由“上帝”来负责买单,所以多研究研究上帝的心理,准没错。★ 本刊记者  孟岩峰/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