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本月专题 |
杨小姐:公司主管
杨小姐2001年来到北京,如今已是公司主管。来京之初就感觉是当时京城就已经有很多可以逛街的地方。但由于工作的便利还是喜欢择近选择,太平洋百货成为不二选择。除离公司近,都市的生活压力也使得购物环境成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最喜欢太平洋百货安静优雅的环境。”杨小姐表示。
记者点评:时间是金钱,这句话是真理。在杨小姐的购物地点选择上,要离家或公司近,节省时间;另外要环境安静优雅,相信大多数忙碌一天的白领不会去批发市场“战斗”吧!所以,商场的环境要随着时间变,更要与客群定位挂钩选址。
CICI: 公司职员
CICI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今年不过二十出头的她对于逛街却是老手了。“十年前我是几个月才去商场一次,因为以前我们不是逛街是买东西,没有需要谁去商场啊!再说那时候好像适合我的只有西单。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CICI说。随着时间推移,女大十八变的爱美使得审美不再如小女生般青涩。CICI现在喜欢逛的是精品店与个性小店。她认为,以前买衣服是为了穿衣服,现在逛街是为了买漂亮,如今满大街的个性小店还淘不出有自己个性的服装吗?
如今每周都要出去两次的CICI把从小就逛的西单的变化看在眼里。在CICI看来,西单在十年前还只是一个商圈,有商场的那种。而如今却成为时尚、前卫与个性的代表。她相信商场会越来越多,新品会越来越多,在商家竞争的同时,作为逛街族就会得到实惠。
记者点评:时尚与前卫是年轻人的主要选择,要么够时尚个性要么精致无比。CICI眼中的西单变化应该是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看来最近热炒的西单大悦城确实没有定位错,拥蹙者已经出现,且会越来越多。总有人年轻,商场更应该长青不衰。
混混:资深媒体人
混混不但是资深媒体人也是资深逛街人。从1998年来到北京之后,更是如鱼得水。当时由于家住在东单附近,最常光顾的就是新东安与绿岛(当时在新东安对面,现在没有了)。附近的小店也是混混的大爱。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气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纪的增长,混混的逛街习惯大变,最初喜欢体验购物环境好的商场,如今喜欢主题鲜明的店。现在的燕莎奥特莱斯与一个小外贸店成为混混的心头大爱。对于大商场,混混认为,如果不是特别有针对性需求,是不会去千店一面的商场。
因为是媒体人所以触觉灵敏,北京这些年的商铺变化在混混眼里是一点都没漏下。产品与店面风格装修统一;区域个性化,注重品味;尤其一些商场的品牌专柜,在产品陈列及服务上都能先消费者之需而提前做到。在混混看来,未来的店铺或商场个性化和主题特色是一定的发展趋势,同质化商场存在空间越来越小,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不跟着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变,商家怎么赚钱,搞不清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就好像商家还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的大钱放在哪里。“一句话,切消费模式都会越来越人性化”。混混如此总结。
记者点评:在逛街中发现问题,果然是媒体人。诚然,新近开出的或是准备开出的商场都大打概念牌,都强调主题化与体验购物,这就是人性化的表现吧!
李小姐:国企职员
北京土生土长的姑娘对于能逛的商场都“门儿清”。不过小时候的逛街回忆却不那么丰富,只记得印象中过年或者过节家长带去逛王府井、长安商场与复兴商业城。那会没有别的好商场,距离家近也是因素之一。工作之前也一直没怎么逛街。如今自己支配收入的李小姐把以前逛街就是凑热闹没钱买当遛弯的习惯改了,现在买东西目的很明确,而且商场的增多可逛的地方很多。“不买东西就难受,那么多商场在诱惑。”李小姐说。
商场多了,品牌多了,除了家门口恨不得就有几家。以前三尺柜台隔着人的模样不见了,商场的促销活动又多,虽然商场的品牌大致相同,但李小姐认为给了货比三家的机会。且以前买一件东西满世界逛,如今去专门的店就可以很轻松找到。方便了自己的生活,总有新鲜的东西没有见识到,怕被人说老土。李小姐感慨,“而且将来一定会某类商品放在一个专门的商场销售,方便顾客。”
记者点评:百货细分化确实是趋势。身边的商场不但丰富了物质还方便了生活。人口密集度大,商场密集度也大。京城的商场与人口都是不断攀升的,期待着服务与品质的提升。
★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