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推高房价”的逻辑混乱
(2009-10-20 06:55:07)
标签:
房产 |
谭浩俊:“父母推高房价”的逻辑混乱
谭浩俊
继“丈母娘需求推高房价”之后,又一位专家对房价高居不下提出了新鲜的观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17日表示,双方父母和祖父母为独生子女购买婚房的“第三方埋单”现象,扭曲了房屋的市场价格。(10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从“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到“丈母娘需求推高房价”,再到“父母推高房价”,一个又一个“雷人”的论调,似乎都在传播这样一种信息,房价居高不下,与开发商、炒房者以及地方政府都毫无关系,而是由老百姓的非理性造成的。于是,老百姓买不起房,就只有两个字——活该!
如果说,此前发表“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和“丈母娘需求推高房价”观点的冯仑和顾云昌,一个是开发商,一个是为开发商服务的,吃的都是房地产的饭,喝的也都是房地产的水,只能站在何山头、唱何山头的歌、喊何山头的话,把房价居高不下的责任推给消费者、推给老百姓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作为国家统计局的领导,发表这样的“雷语”,就实在难以让人理解了。
说实话,虽然“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和“丈母娘需求推高房价”的论调也都十分荒唐、十分可笑,但是,不管怎么说,两者都还有几分形象,还能让人留下一点想象的空间。但是,姚总经济师的这番“父母推高房价”论,可能连想象的空间也没有了,更别说有还有什么形象。
我不知道,姚总经济师在发表这番“雷语”前,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都需要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自己买房?难道是中国的年轻人天生无能、天生不知父母养育之恩、天生只会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吗?而中国的父母、长辈,也是天生的“下贱”者,不会自己享清福吗?
显然不是!用姚总经济师自己的话说,在美国,普通人五年左右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套房子,可中国一年收入也就只能买几平方米。那么,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父母、亲人的支持,没有“第三方买单”,有几个年轻人能买得起房、住得起房呢?不正是因为房价太高,绝大多数年轻人才买不起房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父母、亲人的支持,按照目前房价和年轻人的收入水平,98%以上的年轻人在结婚时都将是“无房户”。
那么,姚总经济师是否忍心看着这么多的年轻人都在露天中完成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呢?是否忍心看着他们从结婚的那一刻起就成为无所居者或永远的“房奴”呢?
我们承认,中国的父母有着别的国家所不具备的爱子情节,只要能够让子女多一份幸福、多一点快乐、多一些享受,他们再苦再累,甚至搭上生命也在所不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爱子情节能够推高房价。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那么,中国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因为,中国的父母在为子女奉献、付出方面是无任何吝啬可言的。
说实在的,姚总经济师的此番观点,不仅是逻辑思维的混乱,而且是对中国父母对子女感情的污辱。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父母对子女的特殊感情,到了姚总经济师这里,却成了推高房价的“罪魁祸首”,这会让多少父母伤心欲绝啊!
需要姚总经济师回答的是,既然房价过高是“父母第三方买单”造成的,那么,近一段时间连续诞生的“地王”,是否也与“父母第三方买单”有关呢?
在房价越高、买不起房的人越多的情况下,“雷人雷语”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雷人雷语”,竟然一股脑儿把责任推到了老百姓身上,这实在令人心寒。也许,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房价的高低似乎变得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老百姓在住房问题上花了那么多的冤枉钱,结果却是“自作自受”。不仅如此,还把亲情、爱情也搭上去了,真正赔了个倾家荡产。
这个问题,可能比房价居高不下还要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