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企业500强的三点忧思
(2008-09-05 22:23:21)
标签:
财经 |
谭浩俊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8中国企业500强在银川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营业收入超过1.2万亿元的业绩,再次稳居综合榜榜首。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名列综合榜第二名和第三名。(8月30日《新华网》)
据了解,2008中国企业500强,不仅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效益得到了较大提升,而且与世界500强的差距正在缩小。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占世界500强的比重已分别达到了12.67%、11.85%和7.79%,其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有明显提高。
按理,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应当感到高兴,应当为之庆贺。但是, 笔者却反而产生了一些忧思。
首先,为何前十名总是垄断企业?在500强企业中,占据前十名的分别是金融企业5家、电力企业2家、石油企业2家、电信企业1家,这10家企业,都是标准的行业垄断企业,其业务的拓展和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特别照顾和保护,如金融业尚没有对民资开放、电力完全由国家垄断、石油受国家控制等。那么,在前10强中,何时才能出现非垄断企业呢?如果这些行业一旦完全市场放开,这些企业还能够进入500强吗?
第二,500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纵观中国企业500强的前50家企业,除了华为等极少数几家企业之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非常少。这些企业,虽然营业收入很高,利润似乎也不低。但是,更多的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依靠对资源的垄断和对公众利益的攫取获得的。如汽车行业,如此高的营业收入与利润,有多少核心技术是自己的?自主品牌的汽车有几个?再如中国移动等通信企业,其高额的营业收入与利润,难道不是与收费不合理、侵犯公众利益有关吗?所以,如果仅仅只看其营业收入与利润,真的无法判断这些企业到底有多强。要知道,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连微软都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更何况我们的500强,如果没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又如何会有核心竞争力呢?
第三,赚了多少外国人的钱?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介绍,一般认为海外收入超过30%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一个标志。这既是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也是赚外国人钱的能力的标志。那么,在500强企业中,有这种能力的企业有多少呢?据了解,仅仅只有39家,占到500强企业的8%。随着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美元的贬值、人民币的升值,如果明年再按照这一标准去衡量,有可能还没有39家呢。只会赚自己人的钱,或者只会利用国家的政策,显然不应是中国企业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何大把大把地赚外国人的钱,成为500强企业的追求目标了吗?500强企业准备如何提高赚外国人钱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