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尽量避免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的承诺
(2008-07-20 22:16:40)
标签:
杂谈 |
奥运期间,北京市各有关部门将进行价格监控,保持市场基本平稳。原则上,不出台新的政府调价措施。(7月17日《京华时报》)
我想,看到政府这样的承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可能是,奥运期间不涨价,奥运会以后是否就要立即涨价?
我们能够理解北京市政府做出这种承诺的良苦用心,也相信北京市政府能够完全履行这样的承诺,实施这样的诺言。
问题在于,政府在作出这种承诺前,考虑过它可能产生的效果吗?
如果北京市政府是想通过这样的承诺,给市民一个奥运会以后将要涨价的心理暗示,那另当别论;如果北京市政府是想利用这样的承诺,给市民一个安慰,送市民一个放心,以维护奥运会期间的社会稳定,那这样的承诺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大家知道,去年以来的价格快速上涨,一方面已经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在一片涨价声中,老百姓已经对涨价非常敏感,对涨价因素的判断也变得越来越敏锐,这样的承诺毫无疑问会给他们产生明显的涨价心理暗示,对他们的心理预期产生影响,他们仅存的一丁点“也许价格不会再涨了”的侥幸“幸福感”也会被彻底打掉,这有点残酷;另一方面,由于连续的、大范围的涨价,以及价格指数一直在高位摆动,老百姓对涨价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不再象去年价格刚刚上涨时对价格上涨那么恐惧、那么紧张。他们心里十分清楚,国际油价这么上涨,电、油涨价一触即发,不可能总维持目前这样的价格。即使奥运会期间不涨价,奥运会以后肯定也会涨。所以,他们已不恐惧涨价,他们所担心的是,价格上涨以后,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我们说,政府对老百姓的承诺,不仅要一诺千金,而且有的承诺还要讲究艺术、讲求效果,不仅要考虑短期效应,而且要考虑长期效果,不仅要考虑局部效果,还要兼顾全局影响。很显然,象保证奥运会期间不涨价这样的承诺,是有失思虑的,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会让老百姓产生政府在价格调控面前无能的感觉。
其实,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在价格问题上,政府更多的应该是做,而不是说,更多的应该是行动,而不是承诺。如果奥运会期间,政府只是默默地做,加大市场供应和监管力度,保证市场供应充足,保证不出现价格欺诈行为,即便出现一些价格波动,老百姓也不会有什么强烈反应的。现在到好,由于政府作出这样一种承诺,反而给政府套上了一个枷锁,奥运会期间一旦出现任何的价格波动,都会在市民的心里产生强烈反应,都会影响到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
所以,政府在向老百姓作出任何承诺前,一定要深思熟虑,既要做到一诺千金,又要保证承诺不产生任何负面效果。象诸如“奥运会期间保证不涨价”这样的承诺,今后还是要尽量避免,尽量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