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浩俊
谭浩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28
  • 关注人气:2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销售“双降”不足为喜

(2008-07-12 06:30:00)
标签:

房产

房地产销售“双降”不足为喜

 

据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消息,今年上半年,整个房地产市场首次出现了从1998年以来,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时下降的情况,多年来一直火爆的楼市出现了大幅降温。(710日《中新网》)

听到这样的消息,很多人一定会十分高兴,以为房地产市场的春天快要来临了。

但是,笔者认为,房地产销售“双降”并不足喜,“双降”的结果并不是由房地产市场自由形成的,而是由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挤压”造成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需求大于供给。只要需求大于供给,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太多的下降。一旦宏观政策放松、宏观经济形势好转,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又会迅速回升。

事实也是如此,房地产作为一种产业,一种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政府不可能让其完全衰退,也不可能让开发商全部“遇难”。政府所以要调控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是为了平息民怨,消除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恐惧;另一方面则是挤干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让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许多人认为,现在是开发商日子最难过的时候,多数开发商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于是,有人呼吁政府救市,避免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其实,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开发商也并没有到了资金链都要断裂的地步。所以出现开发商资金链快要断裂的感觉,是因为银行这条路被堵死,开发商从银行获取资金的渠道越来越窄、路子越来越小。而事实上,除了银行,开发商能够获取资金的渠道仍然很多。据报道,我国目前非正规渠道的资金有10万亿以上,而央行通过频繁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收的资金也就10万亿。而从非正规渠道获得的资金,除了利息较高外,手续还比银行来得简单,非利息性费用也远少于银行资金。

如此规模的非正规渠道资金,难道不是开发商的“后盾”吗?

更重要的,现在还有许多热钱随时准备抄底房地产,准备在房地产市场捞一票,如此,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又如何能够有太于明显的下降呢?

退一万步讲,即使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震荡,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是否就意味着老百姓都买得起房了?这也未必。对于绝大多数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仍然只能望其项背,无力购买。真正要让低收入人群买得起房、住得上房,唯有大力开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如果政府不能有效迈出这一步,“买房难”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所以,现在还不是陶醉于房地产销售“双降”的时刻,消费者也不要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有太高的预期。房价或许会在一定时期出现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会太多,维持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尤其是高档商品房,可能会不降反升。

在这场对房价的博弈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开发商,都应当更加冷静,现在既不是房地产市场的春天,也不是房地产市场的冬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