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乱收费,何时是尽头?
(2008-07-05 22:43:46)
标签:
教育 |
艾琳
审计署今日发布公告,披露对16个省(区、市)的06年1月至07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调查结果。审计显示,上述地区自立项目乱收费和向学生收取明令禁止的费用共5109.99万。(7月4日《中新网》)
说真的,我们已经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看到“教育乱收费”这几个字时的心情了。
无论是调查乱收费、检查乱收费,还是举报乱收费,“教育乱收费”都会赫赫在列、名列其中,从未被拉下过。而国家发改委每年通报的价格举报案件,教育乱收费更是连续多年名列榜首。
我们不禁要问,教育乱收费,何时是尽头?
也许,有人会认为,出现教育乱收费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投入不足、学校被迫无奈才出其下策。恰恰相反,教育乱收费的“重灾区”,并不是那些教学条件很差、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学校,而是那些原本就生源充足、“正常”收费较多、资金比较宽裕的学校。他们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乱收费的“良好土壤”,“从事”乱收费十分方便、十分容易,如择校费、借读费、“赞助费”、培训费等等,只要他们愿意收,只要他们想收,就一定能够收到,也一定能够收成。因为,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再苦、再累、再艰难,也“乐意”缴纳这些费用。
相反,那些原本就教学条件差、师资实力弱、资金来源渠道窄的学校,即便想乱收费,可能也没有几个人愿意给他们提供乱收费的条件。他们一旦乱收费,由于是向那些与他们条件“相当”的穷人收费,钱收不了多少,“吃”相却十分难看,很快就会被举报、被查处。
从审计部门通报的情况来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5000多万元的乱收费,绝大多数都是所谓的捐赠、赞助、培训、择校、借读等费用。试想,有哪个家长会出钱去选择、借读、赞助一个教学质量不高的“差”校呢?
更重要的,一些地区出现的教育乱收费问题,表面看是“乱收费”,实质是经过地方教育、财政、物价部门同意的收费,是名正言顺、明目张胆的收费。
面对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虽然年年开会、发文、检查,甚至撤销了一大批乱收费学校的校长,财政、物价等职能部门,也每年表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一定会认真对待、加强监督、严厉查处。但是,却又常常联手同意学校收取所谓的择校费、借读费、赞助费,为乱收费开辟“绿色通道”。如此,又如何杜绝乱收费问题的发生呢?
如果说前几年的教育乱收费问题,责任主要在学校的话,这几年出现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其根源已经不在学校,而在政府。如果政府能够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对乱收费问题说“不”,教育乱收费就不可能如此泛滥,教育乱收费问题也就不可能始终名列价格案件之首,老百姓也就不会反映如此强烈。
所以,要想根治教育乱收费,首先必须从政府入手,守住政府这道门、堵住政府这个“口”,让政府不要给学校乱收费开口子,让政府不要给学校乱收费开辟“绿色通道”。如果政府行为规范了,监督严格了,查处严厉了,学校是决不敢再如此“胆大妄为”的。
教育乱收费,要想有尽头,关键在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