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的随想

(2024-02-01 18:30:53)
分类: 读书
书的随想

书,是写,和疏发一个音,疏有通的意思;写,一使劲就是泻,泻也有通的意思。书和写有相通的地方,甚至有时是一个意思。人们管承载写出来的东西的东西叫做书,一种物品,承载文字之器,一种形制,从某种角度看做所谓的工具。

书的发音,一使劲就成了树。树,轻易地读,就是书。树,最早是木。木和目,发一个音。也许目最先看到的东西是树——木。

人的思想像树,是成长着的,越来越多的枝杈,越来越多的叶子。今天的所谓的纸质书有许多页。

看树,不可能看遍一棵树的所有的叶子。有时,只喜欢一片秋天枫树的红叶,撷来当做书签,夹在书里。

想知道树怎么回事,认识树,不能只看叶子,还要看它的根、干、枝、叶、花、果,甚至更仔细地看它的种子、芽苗、树皮、树芯,它的整个的形态,寿命、喜好、性格、高矮,什么时候发芽、吐叶、开花、结果,落叶或者不落叶,适宜它生长的地域或者环境等等,事多了去了。

书或写的是字,字的发明我想是人有什么想要留下来的东西,用以孳留,或者就是所谓的思想,字和兹、滋、资、孳、自都发相同或相近的音,不无关系。

在我的印象里,所谓的书,主要是指今之所谓的纸质书。其实细想一下,在人发明了字之后,纸作为书写的字的载体的时间未必是最长的。人们留下字迹不拘于书写,人们会把字刻写在可以和可能刻写的载体上面:石头、骨头、木头(竹材质的加工品),泥版或待烧制的陶器的泥胎上,待浇筑的金属器物的模范上。这个刻,也不拘于用类似刀一样的工具的刻写,也包括用坚硬的什么工具在软质的载体上压出字迹,如埃及的泥版。我按自己的笨理核计,大约就是遇到什么可用的东西,就用什么;怎么方便怎么来。可能有石书、骨书、泥书、木书、陶书、金书,也许还有我没想到的什么书,只是人们不那么叫(称呼)而已。今天的人们管刻在石头上的叫石鼓、石碑、碣石、石匾等等,和人们对其它所有的器物的名称一样不甚严格,没人细究,也无须细究。我想先民在发明了文字之后,在他们以为可能承载字迹的所有东西上面都进行过尝试或者实践,最后在纸张发明之后以为纸是一个留存字迹的好东西——最适宜的载体——轻便,特别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更便于复制,暨传播。

电脑——电子计算机——更有手机(这个叫法本身就含有移动电话的电子计算机化的意思)普及之后,出现了所谓的电子书的叫法或称谓。我并不排斥电子书,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什么东西都是习惯了就好了,去年我就读了一些电子书,通过电脑读了一些文字作品。读电子书的一个好处是逼迫读者作笔记,本来是读电子书不方便写眉批、划线等与读纸质书相较的不方便处,坏事变好事的一个例子。但是,有一利有一弊:我的体会的读电子书不宜时间过长,累眼睛和影响睡眠。电子书比纸质书更省地方、省空间、方便携带。

今天,书是文字及思想的最主要的载体,在人类所谓历史的很长的一段,人很主要地靠书来传播思想,另一个渠道是口传。口传是即时的,而且需要两人以上才能完成。书的传播克服了这个问题,可以异时异地完成。一个人独立地读书,领悟书中所蕴含的思想——读和独,发一个音,多么巧。

有人很关心读书有什么用的问题,如果硬是要说用的事儿,那就是让读书的人能通,精神方面的通,心灵的通,思想的通,其实我自己觉得为了有用而读书这本身有点狭隘,不过读书就比不读强。

目之所能见的是书和数,却不能见数,数以非目之目方得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