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023-11-10 20:45:53)
分类: 读书
读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我是在电脑上看的,根据“后记”署名译者为“夏高娃”与从百度百科翻出来的情况相对照,猜是江西人民出版社的一个版本,再猜的一个结论:这本书大约是非作者别人编辑而成的,也许编者是外国人也说不定。百度显示:这个书名之下一共有四个汉译本,2017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版原书名为Reading Notes,感觉汉译名有点怪,“避难所”、“阅读”、“随身携带”好吧,说什么是什么罢,谁又不是自以为是呢?

我读到的文本很干脆,三个问题或三部分:一、怎样读书才有乐趣;二、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三、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关于读书,我觉得我有好多话可说也想说,只是一直没想好怎么说。就毛姆所说的简单说一点点罢,也与他所说的相对应。

一、毛姆的第一个问题的第一小点标题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我理解“应该”是有强调的意味,从字面往后头想,那么就是有很多“不应该”的情形了,特别地在中国有一个词是“苦读”。我不知道小标题是不是毛姆本人给出的,与文中的意思是相贴合的。他说:阅读是应当令人愉悦的。就我自己的阅读感受而言,有时愉快有时不愉快,读有的书是愉快的,读有些书是不愉快的。回想一下:凡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读的情况下就比较难有阅读的快感享受。另外我想职业的读书也很难是享受的,无论什么能带来快乐的事,只要变成职业,乐趣就消失了。不过,为了探究疑问而展开的阅读,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体味不到愉悦的感觉,但通过阅读把问题弄明白了,结果会是令人高兴的。阅读的情况总是有很多种,很复杂,简单地没法说,说不透。几句话做不到“点到为止”,根本点不到点子上。我想,阅读是凭着兴趣,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不读。阅读不是活命的必需,书不是粮食,是蔬菜。但长时间不吃蔬菜可能缺营养,于身体健康有所妨害。书是精神的蔬菜,它有助于膳食的均衡,这是“西医”或者“科学”语境的说法,按中国的医理讲,“蔬”与“疏”和“书”通,都有疏通的意思,“愉悦”、“愉快”也都有痛快、舒服的意思,不通则痛,自然谈不上愉悦和愉快。“俞”字就是腧穴的“”的本字,人体后背上有膀胱经排布许多俞穴,经脉不通会出问题的。作者写作,读者看书,一个是输出,一个是输入,里边有个疏通的机理在。

至于阅读法,我以为没有一定之规,张三的法不一定适合李四,李四的不一定与王五相宜,另外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刚开始读书一定得要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来读,书的趣味与自己相合,相合才相得,才有兴趣读下去。上手一本书,看不下去,就先放下,那可能是缘分没到或者根本没有缘分。书太多了,读不完。除非研究某一个课题,否则没有必读一说。喜欢就会读下去,读下去就会深入,比如我喜欢巴尔扎克,读了一些巴尔扎克,感觉很好,读他的时候在他的书里看到他说谁写的好,比如司各特,我就找来读了,在司各特那里可能又引出下一个;再有,由作品的兴趣发展为对其作者的兴趣,想深入了解他本人就会找关于作者的书来读,如传记之类;也可能想深入理解作品,不想有所遗漏放过什么,也许需要就会找些关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书来读,而哪一个时代也不是孤立的,于是又想弄清来龙去脉,这样前头后头左边右侧就联成片了。读多了,读到一定量,方法就都有了,读书法,找书法,选书法。想读书,刚开始读书,可以借鉴别人的读书经验,也许会少走弯路,但只听别人的,也许会多走绕更大的弯,读书是很个人的事情,其中活动的是思想。现在好多人在推荐书,记得歌德说的过一句话:好的东西多了也会糟。

第二部分,毛姆点了十一个人的名——作家及其作品。我个人觉得这部分最精彩,读小说一样;可读性极强,有趣。怎样的人与其所写的书是一种对应关系,“书如其人”,但形容书的词不一定适合形容书,了解人更有助于理解书,理解书也有助于理解人。接下来的第三点所提到的人的思考和认识与其人生也是一种对应关系,思考和认识都在人生之内,作品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认识,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