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宰治的《惜别》
(2023-11-02 21:08:52)分类: 读书 |
读太宰治的《惜别》
素来对日本没有好感,不怎么愿意读日本人的东西,但以为日本人身上有一些中国人没有的东西,一股劲儿。在S城学习的时候,世界史课程的结业论文我写的是关于日本的教育的,那时也读过一点日本史,多少可说是对日本有一点了解。其实,我以为对日本这样一个邻居应该多一些了解,应该了解透,看透它,这是在国家层面的考虑;于我而言,似无此必要,不顾自己的喜好我也做不到。
在读中国史的时候,想从多角度来看,除了三套中国人自己写的还买了《剑桥中国史》(未出全)和一部讲谈社编的中国史,遑遑十卷——插一句,中国似没有对等篇幅的日本史——读的时候感觉还好,甚至超过某些中国人自己写的——抛开观点和出发点不论,仅就研究本身和叙事而言。我手头有一部日本军部委托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和京都研究所于1943年编写的《异民族统治中国史》,是为统治中国借鉴的,我还是说日本人有那股中国人缺乏的劲儿。其后还读过一本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感觉也还好。19年的时候,读完《东史郎日记》、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对日本自杀的作家有了兴趣,想日本人杀人于有形怎么也杀人于无形,一气买了四本自杀死了的日本作家写的书: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川端康成的《雪国》,只读了《金阁寺》感觉不好,翻开《雪国》没读下去,剩下其它的两本也就放下了。
前天在电脑上偶然地看到太宰治的《惜别》是写鲁迅的,就看了看。第一次在电脑上看书,看得也不细,以为是作者自己的经历,读着读着感觉不对,算算他们两者的年岁也不对,回头重新细致看,才看明白了。不过感觉还好,其叙述合我的口味,似乎我也理解了作者的心思,以为能体味到作品的言外之意,感受到作品的强烈的隐喻,作者力图回避什么想表达什么。去年买书的时候,一个卖家还赠送了一本《人间失格》是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第1版的,与我买的那本不同,收录的作品尽管有重复的,好在不多,仅三篇,我自己买的是作家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的,两个《人间失格》都没有收这篇《惜别》,只好用电脑看了,比看纸质书累。
读完《惜别》,又想到张纯如,不禁感慨:一个有良心、有底线的人,如果看到和看透了日本人——主流的日本人的所作所为——的话,还要与其并存于世,那么活着真不如死了好;一切无非人性。
前一篇:读柏格森的《生命的真谛》
后一篇:读毛姆的《书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