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子呆子
子呆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04
  • 关注人气: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怀特海的《思维方式》

(2023-08-18 20:27:59)
分类: 读书
读怀特海的《思维方式》

书名《思维方式》,去掉书名号就“思维方式”最一般的意义而言是我所关心的问题,大概据此我买了也读了这本书。就这本书的中文版——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10年11月第1版,刘放桐译——读后的感觉即使说不上失望于我对书名之下我感兴趣的问题的讨论并作者与译者及其组合的预期是失分的。我的预期来自作者一系列所谓著作的书名,比如《过程与实在》、《自然的概念》及这本《思维方式》,从书的名字所能传递的东西来看是我所感兴趣的问题,怀特海作为数学家的背景继而思考所谓的哲学让我对他文字作品抱有期待;译者刘放桐先生是相当于院士水平或资格的复旦文科资深教授,其代表作有《现代西方哲学》,而怀特海的哲学就属于所谓的“现代西方哲学”之内的,言外之意——作者的思想在译者的研究领域之内。可惜的是读后的感觉完全不符合我的预期,或许应验了那句俗语:期望越高,失望的可能性就越大。

《思维方式》一书由若干演讲录或者说在演讲稿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这些讲演或演讲并不成系列,是作者在不同时间(跨度从1935年到1938年)、不同地点、不同受众所做。如果这些对作者所拟定的题目(书名)而言,并非那么重要的话,我以为作者在这本书名之下并没有论及人到底是怎样进行思维或思想的,我读完之后,一丝一毫也感受不到对我所理解的书名所能揭示或所指的东西的讨论。怀特海以文字作品的表达晦涩著称,这我是听(其实是通过阅读看到的)英国人说的,多少解除些我对自己阅读理解力的怀疑。结果是怀特海的著作及其思想在我这里开始减分。这本书的翻译也减分,比如这样的句子:“不过,当我们考察心灵的这个概念时,我们就会发觉它比我们给身体下的定义更加含糊。首先,心灵的连续性(就其与意识相关而言)必须越过时间的间隔。我们睡着或者昏迷,但是这同一个人又恢复意识。我们信任记忆,我们把我们的信任建立在自然界活动的连续性,特别是身体的连续性基础上。”类似的话好多,让我读着感到别扭。读了“译者后记”我似乎获得了一种理解,我理解译者的这部译作是我所看到的这个样子、这种感觉之由来是怎么一回事了。

尽管如此,我手头的怀特海的另外两本书——《过程与实在》、《自然的概念》我还是想读完,尽管我已经意识到许多书未必需要去读,从它那里什么也得不到,读后只能说“读过了”一句了事,什么也说明不了,连一点启发都没有,所增益的知道只是有人写了这样一本书,对某些问题是这样看的这么说的而已。可算作跟自己较劲罢,人经常和自己较劲,不是这样较劲就是那样较劲,好在已经没有多少劲儿可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