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纪录片《史说汉字》

(2022-05-24 00:11:26)
分类: 观后
今人——不熟悉古人的情况,作为今天的中国人只能谈今人的情况——对汉字发生兴趣进而研究、探讨其所谓起源和汉字所蕴含的奥义,当是认识许多汉字、有过一定的运用汉字的经历、遇到过一些关于汉字的问题进而才能达到的境界。小孩子不会达到这种程度,年轻人如果不是有关文字专业的学生也难以进到这样的境界。我关注文字问题是在读《老子》的过程中发生的。进而发现文字(汉字)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当然可能算是汉字本身的问题,或者可归结为人的问题或者就是人本身的问题。

看纪录片《史说汉字》受到一些启发,或者说在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看法或想法。

1、关于汉字的问题,似乎是汉字的问题,我以为更是人的问题,这是认识和探讨汉字相关问题——所谓起源、对古文字的考释、理解汉字及汉字与观念的关系等——的基本点,把点打在人的身上似乎在解决汉字问题上起码多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角度,至少可以兼顾字和人及其关系,而不是单纯地考虑字。今人与古人在所谓的本质上并没有大不同,今人接触的东西只是更杂乱积累的东西更多,比较而言古人单纯些;古人思维的宽度可能稍嫌窄了些,而今人的定势多或者更自以为是些。

2、所谓的三书或六书说,只是一种看法或者说法,是后分出来的东西。

3、承载文字的东西是一切可能承载文字的东西,人们方便得到和使用的东西,今人所看到的只是其中能留下来的那部分。凡是表面平整或者经过处理能达到表面平整的方便刻写的物品,都可能成为文字的载体。不拘於金石竹帛,像草叶、树叶、树皮、兽皮、兽骨、龟甲、木板、布(当时的各种织品)、泥版及陶、石板及表面平整的石头,等等,可发掘被今人能看到的只是很少的部分。

4、文字发育为成熟的系统的东西,必要经过相当长的积累,至于多么长,今人很难想象。

5、人必定有需要表达及想要表达的东西才会去表达,于人这个要表达的东西我勉强称为观念。表达的两条途径即话和画,两者的结合即是字,从功能方面看字既表意又记音;至于所谓的象形是表现出的东西,不准确的说,是画的简化或者抽象,这个象不是像,也不是相,但三者有一种对应关系。字与图画的不同除开表面上可以看到的,还有字的重复及记的音和表的意的相对固定。对古文字的考释有必要给予所谓观念一定的关注,不可拘於所谓的象形。有人说到《康熙字典》所谓真正的表意字已经很少,甚至给出百分比——3%,更多的是所谓的形声字。说可以这么说,但我觉得重要的是弄明白怎么回事,与弄明白相比较说法是次要的。所谓象形与表意字,不甚严谨地说,是字的源头,今天——甚至到《康熙字典》的时候,有一些所谓象形与表意字已经不是字或者不念字了,只是所谓的偏旁部首了,其实可以算作字的构件,但其所标识的观念还是在其中隐含着的,而所谓的形声字之所谓的形已经不是原来的形,已经是一种变了的形。今天人们说或者的象形只是一种说法而已,理解象这个字很关键。

6、汉字的演变是一定会发生的,没有人能够阻挡,广义地可说是一种自然的东西。文字的所谓简化可能是一种大趋势,但其演化过程中也有繁化和美化,这些问题要看怎么去看怎么去说,任何取舍和得失都是相对的。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顾此就可能会失彼,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汉字的简化一定会失掉一些东西,但有些东西即使回复到甲骨文也未必找得回来。字本身对其所标识的东西而言就是一种局限或者有限的东西,开放的系统即面对着处理所谓无限的集合,其元素与另一个开放系统的元素存在对应关系但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7、字或者文字本身,或者“字”字和“文”字本身就有传承的意味,而凡传承的东西有两点是重要的,所谓的形式的和内容的,在我的意象是这样的:一个是中心、核一类的东西、被围绕着的一个东西,内聚而又发散或者说有内聚或凝聚又有发散;另一个是绳子,编织绳子的材料,任何材料都不是一根到底的,而绳子是到底的,绳子的到底是通过编织绳子的材料的接续得以完成的。

8、理解汉字,理解这几个字及其关系很关键:象、像、相、想,音、意,也很有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